侯寬甫帶兵攻打東明縣城,揚言要洗城,當時還穿著小兵的衣服。”
“明廷那邊有什麼反應?”
“朝廷上爭論得很厲害。楊文嶽當然是力保夏侯寬甫,但東明縣令有根有據,而且還彈劾了楊文嶽一表,說他坐視幾千闖賊橫衝直撞。現在楊文嶽在朝中的政敵抓住把柄,正拼命地攻擊他。”
闖軍內部對稱呼沒有什麼忌諱,許平聽到自己被叫做闖賊也不在乎:“楊文嶽是不怕彈劾的,我們明天就要走了,直隸的地盤又是他的了;夏侯寬甫的事也不難辦,我們還可以幫他一個忙,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傷兵現在住的就是他當日的大營。”
“大將軍所言不錯。”
二十五日清晨,許平在參謀的陪同下去夏侯寬甫的大營轉上一圈。現在這個營內各個帳篷裡都住滿了明軍的傷兵,還有許多留下來照顧傷兵的明軍戰俘,他們都已經認識許平。他們紛紛向許平跪倒行禮,無不感激許平的救命之恩,連暫時下不了床的重傷兵也向許平問好。
和他們簡單地打過招呼,許平在眾目睽睽之下與同行的參謀們高聲談論,評價起這座大營的前後部署,最後只聽許平長嘆道:“錯落有致,虛實相間,夏侯將軍真是良將啊。可嘆他這個人不能為我闖軍所用,可惜,可惜。”許平臨行前在傷兵營裡對夏侯將軍的讚揚,透過明軍戰俘一傳十、十傳百地流傳開來。
大發一通感慨後,許平返回自己的營帳收拾東西,他馬上就要帶領輕騎親衛率先返回河南,幾千闖軍隨後離去。需要帶走的重要物品已經整理妥當,一個衛士捧著楊文嶽留下的那張琴,向許平詢問道:“大將軍,這琴可要帶走嗎?”
許平搖搖頭:“玩物喪志。”
闖軍離去後,楊文嶽立即收復直隸失地並向朝廷報捷,報功名單上位居第一、第二的正是夏侯寬甫和齊圖二人。楊文嶽說,連許賊都不得已嘆息夏侯寬甫是良將,欲為己用而不能。崇禎天子恢復了楊文嶽的原職,對夏侯寬甫、齊圖等立功將領各有賞賜。
第五章 風行草偃據中州 第十節 交換
三月二十五日,開封城下。
許平集中了軍中嗓門最大的一批人,讓他們齊聲向城上喊話,表示自己願意用一石糧食交換一個城中百姓。雖然事先演習了很多遍,而且效果也不錯,不過許平擔心只是如此影響還不夠大,還還向城中射進數百支羽箭,每支箭上都帶著一封信,質問城上的守軍:誰沒有家人親友,難道守城就一定要以人為食?在把開封百姓的血肉吞下肚時,就沒有想到自己的親人也可能被其他人吃掉嗎?
信中更指名道姓地責問河南巡撫高明衡:就算忠君報國是做臣子的本份,難道保護百姓就不是當官的本份麼?高明衡認為闖軍是殺人不眨眼的賊子,現在闖軍雖然包圍開封但都不願出現斷糧的悽慘景象,難道高巡撫還要殺害城內的百姓,把百姓吃下去!
賈明河不同意吃人。不過河南巡撫衙門做這個決定以前並沒徵求賈明河的意見,他一個武官也無法過問。高明衡向他保證,提供給新軍的都會是糧食而不是人肉。在這種情況下,賈明河內心裡對軍隊的責任感壓倒了對百姓的同情,打算對即將發生的慘劇視而不見。
很多官員和賈明河持近似看法,他們在勉強說服自己接受周王和高明衡的提議後,無一例外地把責任推給城外的闖軍:“不是我們想吃人,是闖賊逼我們吃人,所以不是我們吃人,而是闖賊吃人。”
吃人的前提是闖軍不會有任何憐憫,既然這些百姓反正都要死在闖軍手下,那還不如吃掉他們來保護更多的人。現在許平的提議破壞了這個理論的基石,喚醒了這些官員殘存的良知,這一絲天良正是許平期待的轉機,如果開封城內所有的官員都徹底滅絕人性,那許平也沒有辦法阻止城內的慘劇。
“自古以來就沒有聽說過這種事,圍城的人還能發善心給城內提供糧食?就是古之仁將也不會做的啊。”開封城內的官員覺得許平的提議實在不可思議,誰也不願承認闖賊有仁慈之心,不願意接受闖賊比自己更加愛護百姓這個事實。
但所有的官吏都有自己的親人,他們不具有周王或是高明衡這樣特殊的地位。官員們的腦筋還是很靈活:“就算闖賊是假仁假義給我們一些糧食,反正不要白不要,還是接受這個提議吧。”
周王和高明衡反對以糧換人的建議,其中以周王最為堅決,他一口咬定決不能和闖軍打交道。周王府的庫房裡有許多糧食和酒肉,自然用不到吃人,也不會有人敢吃周王府的人。高明衡也同樣用不著吃人或是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