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部分

作完畢,一頁一頁地裝訂起來,那就成了一本書。有了雕板印刷,就免除了筆札之勞;而且一塊雕板可以用許多次,要印多少,就可得到多少,這就大大方便了書籍的生產。

雕板印刷發明的時間,一般認為在隋、唐之際。開初只是使用於民間,刻印的書大多為民間常用的歷書、陰陽雜記、占夢、小學、字帖之類。後來,佛教教徒又用來印佛像、佛經。1899年,在甘肅敦煌鳴沙山下的千佛洞裡,發現了一份《金剛經》。這份經除了有文字外,尚有圖畫,雕刻精美,筆法圓熟,墨色均勻,印刷水平相當高。《金剛經》長約一支六尺,寬約一尺,由七頁印紙粘連而成。卷末有“鹹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為二親敬造普施”一行字。“鹹通”是唐朝末年唐懿宗的年號,“鹹通九年”即為公元868年,距今已一千多年,是目前存於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品。可惜這份印品發現後不久就被帝國主義分子騙往國外,現在藏於英國倫敦博物館。

五代時,雕板印刷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印書的範圍也逐漸擴大了。932年,後唐的宰相馮道,見市場上有各種各樣的印本出賣,而唯獨沒有儒家的經典,他就以政府的名義刻印了九種經書。這個工程相當浩大,前後共花了二十二年的時間才全部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