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6部分

,事在《搜神記》,語多不載。”斯已贅矣。《鍾繇傳》中乃引“陸氏異林”一條,載繇與鬼婦狎暱事。《蔣濟傳》中引《列異傳》一條,載濟子死為泰山伍伯,迎孫阿為泰山令事。此類鑿空語怪,凡十餘處,悉與本事無關,而深於史法有礙,殊為瑕纇。又其初意似亦欲如應劭之注《漢書》,考究訓詁,引證故實。故於《魏志·武帝紀》“沮授”字則注“沮音菹”。“獷平”

字則引《續漢書·郡國志》注“獷平,縣名,屬漁陽”。“甬道”字則引《漢書》“高祖二年與楚戰,築甬道”。“贅旒”字則引《公羊傳》。“先正”字則引《文侯之命》。“釋位”字則引《左傳》。“致屆”字則引《詩》。“綏爰”

字,“率俾”字,“昏作”字則皆引《書》。“糾虔天刑”字則引《國語》。至《蜀志·郤正傳·釋誨》一篇,句句引古事為注,至連數簡。又如《彭羕傳》之“革”不訓老,《華佗傳》之“旉”本似專,《秦宓傳》之“棘”、“革”異文,《少帝紀》之“叟”、“更”異字,亦間有所辨證。其他傳文句,則不盡然。然如《蜀志·廖立傳》首,忽注其姓曰“補救切”。《魏志·涼茂傳》中,忽引《博物記》注一“繦”字之類。亦間有之。蓋欲為之而未竟,又惜所已成,不欲刪棄。故或詳或略,或有或無。亦頗為例不純。然網羅繁富,凡六朝舊籍今所不傳者,尚一一見其厓略。又多首尾完具,不似酈道元《水經注》、李善《文選注》皆翦裁割裂之文。故考證之家,取材不竭,轉相引據者反多於陳壽本書焉。

△《三國志辨誤》·三卷(兩淮鹽政採進本)

不著撰人名氏,亦莫詳時代。《蘇州府志》載陳景雲字少章,吳江縣學生,長洲人。少從何焯遊,博通經史,淹貫群籍。長於考訂,凡訛謬處能剖析毫芒。

所著書凡九種,其四為《三國志校誤》,似即此書。然考《義門讀書記》中有何焯所校《三國志》三卷,其《魏志·楊阜傳》“阜嘗見明帝著帽披縹綾半褎袖”

一條,稱“褎”、“袖”古今字。少章疑下一字衍,檢《宋書·五行志》果然云云。此書不載此條,則又似非景雲作。疑不能明,闕所不知可也。《三國志》簡質有法,古稱良史,而牴牾亦所不免。如孫權之攻合肥,魏、吳二《志》先後不同,當時已為孫盛所議。明以來南北監本,傳寫刊刻,脫誤尤多。是書所辨陳書及裴注之誤,凡《魏志》二十八條、《蜀志》八條、《吳志》二十一條。其間於字之訛異者,如《三少帝紀》“定陵侯繁”,“繁”當作“毓”:“少府褒”,“褒”當作“袤”之類。於文之倒置者,如正元二年八月戊辰不當在辛未後之類。

於正文與注淆亂者,如《王肅傳》評末附劉寔語,本裴注所引之類。於原本之闕佚者,如徐詳不當附《胡綜傳》之類。並參校異同,各有根據。雖所辨僅數十條,不能如何焯書校正之詳,而不似焯之泛作史評。又大抵以前後文互相考證,參以《後漢書》、《晉書》,不能如杭世駿書徵據之博,而亦不似世駿之蔓引雜說。

其抉摘精審之處,要不減三劉之於《西漢書》、吳縝之於《五代史》也。

△《三國志補註》·六卷、附《諸史然疑》·一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國朝杭世駿撰。世駿有《續方言》,已著錄。是書補裴松之《三國志注》之遺,凡《魏志》四卷,《蜀志》、《吳志》各一卷。松之注捃摭繁富,考訂精詳,世無異議。世駿復掇拾殘剩,欲以博洽勝之。故細大不捐,瑕瑜互見。如某人宅在某鄉,某人墓在某裡,其體全類圖經。虞荔之《鼎錄》,陶弘景之《刀劍錄》,皆按年編入。而《鍾繇》等傳《書評》、《書品》,動輒連篇。其例又如雜記。

至於神怪妖異,如嵇康見鬼、諸葛亮祭風之類。稗官小說,累牘不休,尤誕謾不足為據。他如魏文帝角中彈棋,裴注已引《博物志》,而又引《世說》。曹操之發邱摸金,裴注已載陳琳檄,而又引《宋書·廢帝紀》。書各有異,而事蹟不殊,亦何取乎屋上之屋。至於崔琬捉刀,劉孝標《世說注》中已辨裴啟《語林》之誤,乃棄置劉語而別引《史通》之文。張飛豹月烏本出葉廷珪《海錄碎事》,乃明標葉書,又冠以《匯苑》之目。大抵愛博嗜奇,故蔓引卮詞,多妨體要。又《異苑》王粲識礜石事,佚其荊州劉表數言。諸葛亮《梁甫吟》不載出《藝文類聚》。輾轉稗販,疏漏亦多。然如《魏文帝紀》之王凌謝亭侯一條、《明帝紀》之孔晏乂一條、陳泰年三十六一條、《臧洪傳》之徐眾一條、《崔琬傳》之陳煒一條、《華歆傳》之東海郡人一條、嚴包交通一條、《蔣濟傳》之弊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