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56部分

《永樂大典》中,尚端末完整,無所訛闕。今仍厘為二卷,以還其舊。其書為訓課幼學而設,故取《禮記》少儀為名。然中間雜引前哲之懿行嘉言,兼及於立身行己,應世居官之道,所該繁富,不專於灑掃進退之末節。故命之曰《外傳》,猶韓嬰引事說詩,自題曰《外傳》云爾。呂本中舊有《童蒙訓》,皆自為誥誡之語,此書則採輯舊文,體例近朱子《小學》。《小學》盛行於世,《童蒙訓》亦有刊本,而此書湮沒不彰。蓋書之傳不傳,亦有幸不幸焉,未可以是定優劣也。《永樂大典》別載《辨志錄》二卷,亦題呂祖謙撰,其文全與此同。

蓋一書二名,編纂者不出一手,因而兩收。今附著於此,不復重錄其文,亦不復別存其目焉。

△《麗澤論說集錄》·十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宋呂祖謙門人雜錄其師之說也。前有祖謙從子喬年題記,稱先君嘗所裒輯,不可以不傳,故今仍據舊錄,頗附益次比之。喬年為祖謙弟祖儉之子,則蒐錄者為祖儉,喬年又補綴次第之矣。凡易說二卷,詩說拾遺一卷(案:《詩說》獨曰拾遺,以祖謙著有《家塾讀詩記》也。),周禮說一卷,禮記說一卷,論語說一卷,孟子說一卷,史說一卷,雜說二卷,皆冠以門人集錄字,明非祖謙所手著也。

祖謙初與朱子相得,後以爭論毛詩不合,遂深相排斥。黎靖德所編《語類》,以論祖謙兄弟者別為一卷(第一百二十二卷),其中論祖謙者凡三十一條,惟病中讀《論語》一條,稍稱其善。答項平甫書與曹立之書一條,稱編其集者誤收他文。

其餘三十條,於其著作詆繫辭精義者二,詆讀詩記者二,詆大事記者五,詆少儀外傳者一,詆宋文鑑者五,詆東萊文集者三,其餘十一條則皆詆其學問。如雲東萊博學多識則有之矣,守約恐未也。又云,伯恭之弊,盡在於巧。又云,伯恭說義理太多傷巧,未免杜撰。又云,伯恭教人看文字也粗。又云,東萊聰明,看文理卻不仔細,緣他先讀史多,所以看粗著眼。又云,伯恭於史分外仔細,於經卻不甚理會。又云,伯恭要無不包羅,只是撲過,都不精。可謂抵隙攻瑕,不遺餘力。托克托等修《宋史》,因置祖謙儒林傳中,使不得列於道學。呂喬年記,亦稱講說所及,而門人記錄之者。祖謙無恙時,嘗以其多舛,戒無傳習。殆亦陰解朱子之說,欲歸其失於門人也。然當其投契之時,則引之同定《近思錄》,使預聞道統之傳;當其牴牾以後,則字字譏彈,身無完膚,毋亦負氣相攻,有激而然歟。《語類》載李方子所記雲,伯恭更不教人讀《論語》,而此書第六卷為門人集錄論語說六十八條,又何以稱焉。道學之譏儒林也,曰不聞道。儒林之譏道學也,曰不稽古。齗齗相持,至今未已。夫儒者窮研經義,始可斷理之是非,亦必博覽史書,始可明事之得失。古云博學反約,不雲未博而先約。朱氏之學精矣,呂氏之學亦何可盡廢耶?

△《曾子》·一卷(安徽巡撫採進本)

宋汪晫編。晫字處微,績溪人。是書成於慶元嘉泰間。鹹淳十年,其孫夢鬥與子思子同獻於朝,得贈通直郎。考《漢志》載《曾子》十八篇,《隋志》有《曾子》二卷,《目》一卷,《唐志》亦載《曾子》二卷。晁公武《郡齋讀書志》著錄二卷,十篇,稱即唐本。高似孫《子略》稱其與《大戴禮》四十九篇、五十八篇及雜見《小戴記》者無異同,後人掇拾以為之。陳振孫《書錄解題》並稱有慈湖楊簡注。是宋時原有《曾子》行世,殆晫偶未見,故輯為此書。凡十二篇,仲尼閒居第一,明明德第二,養老第三,周禮第四,有子問第五,喪服第六,中闕第七、第八,晉楚第九,守業第十,三省身第十一,忠恕第十二。明明德獨標雲內篇,養老以下皆標外篇,而仲尼閒居篇不言內外,疑本有內篇字,而傳寫佚之也。其第一篇即《孝經》,而削去經名,別為標目,未免自我作古。第二篇即《大學》,考自宋以前有子思作《大學》之傳,而無曾子作《大學》之說,歸之曾子,已屬疑似,又改其篇目,與前篇武斷亦同。至外篇十篇,亦往往割裂經文,以就門目。如曾子問師行必以遷廟主行乎至老聃雲,孔疏曰,此一節論出師當取遷廟主,及幣帛皮圭以行,廟無虛主之事。蓋首問師行必以遷廟主,論其常也。師行無遷主,又籌其變也。二問相承,義實相濟,故孔疏通為一節。今割古者師行無遷主至蓋貴命也入周禮篇,割古者師行必以遷廟主行乎至老聃雲入喪服篇,文義殆為乖隔。若雲以其文有涉喪服,是以分屬,則周禮篇內又明載三年之喪吊乎數節,為例尤屬不純。然漢本久佚,唐本今亦未見,先賢之佚文緒論,頗可藉此以考見。則過而存之,猶愈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