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56部分

過而廢之矣。卷首冠以夢鬥進表,稱有晫自序。而此本佚之,僅有元汪澤民、俞希魯、翟思忠、明朱文選序四篇,明詹潢後序一篇,皆合二書稱之,蓋晫本編為一部也。今以前代史志二子皆各自為書,故分著於錄焉。

△《子思子》·一卷(安徽巡撫採進本)

宋汪晫編。考晁公武《讀書志》載有《子思子》七卷,晫蓋亦未見其本,故別作是書。凡九篇,內篇天命第一,鳶魚第二,誠明第三。外篇無憂第四,胡母豹第五,喪服第六,魯繆公第七,任賢第八,過齊第九。其割裂《中庸》,別列名目,與《曾子》載《孝經》、《大學》同。又晫輯《曾子》用朱子改本《大學》,至《孔叢子》一書,朱子反覆辨其偽,而晫採之獨多,已失鑑別。

又往往竄亂原文,如《孔叢子》子上雜所習請於子思,注曰:雜者諸子百家。故下文子思答曰:雜說不存焉。此書引之,改曰子上請所習於子思。則與子思答義全不相貫。《孔叢子》仲尼曰由乎心,心之精神是謂聖,推教究理不以疑。此書引之,聖字下多一區字,疑字上多一物字。又《孔叢子》雲,伋於進瞻亟聞夫子之教。此書引之,進瞻作進善,輕改舊文,均失先儒詳慎之道。且與《曾子》所引均不著其出典,亦非輯錄古書之體,較薛據《孔子集語》,蓋瞠乎後矣。特以書中所錄雖真贗互見,然多先賢之格言,故雖編次踳駁,至今不得而廢焉。

△《邇言》·十二卷(浙江範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宋劉炎撰。炎字子宣,括蒼人。是書分十二章,曰成性、存心、立志、踐行、天道、人道、君道、臣道,今昔、經範、習俗、志見。其立言醇正篤實,而切於人情,近於事理。無迂闊難行之說,亦無刻核過高之論。如曰井田封建,成之非一日,其壞也亦非朝夕之故,不必泥其制也。能存其意,亦可以為治矣。又曰:或問節義之士如之何而黨錮?曰:自取之也。君子百是,必有一非;小人百非,必有一是。天下士至不少矣。豈必登龍仙舟者皆賢,不在此選者皆不肖耶?更相題表,自立禍的者也,人豈能禍之哉!又曰:或問學聖賢之道者,其流亦有偏乎?

曰:近聞之真公,學而至之,烏得偏。學而不至,雖孔、孟門人不能無偏。能溯其源,歸於正矣。不然,毫釐之差,其謬逾遠。是足為學二程而不至者之戒也。

如此之類,皆他儒者心知其然而斷不出之於口者。炎獨筆之於書,可謂光明磊落,無纖毫門戶之私矣。此本為嘉靖己丑光澤王所刊。考《明史·諸王世表》,光澤王寵瀼,以成化二十三年封,嘉靖二十五年薨,己丑為嘉靖八年,當即寵瀼。前有梅南生序,稱得抄本於棠陵方思道,梅南生即寵瀼別號也。又有嘉泰甲子炎自序,嘉定壬午真德秀後序,嘉定癸未葉克跋。書中君道篇第一條、第二條,習俗篇第十一條,志見篇第九條,寵瀼俱注有脫誤。今無別本可校,亦仍其舊。又經籍篇唐無全史一條,中亦有訛脫。寵瀼未注,今補註之。經籍篇第二條下有夾註止菴曰一段,駁尊揚雄、陶潛、蘇軾而抑屈原之非。其言有理,亦並附錄。考寵瀼序末有私印曰止菴,則此注亦寵瀼所加矣。

△《木鐘集》·十一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宋陳埴撰。埴字器之,永嘉人。嘗舉進士。授通直郎,致仕。其學出於朱子。

永樂中修《五經大全》所稱潛室陳氏,即埴也。是編雖以集為名,而實則所作語錄。凡論語一卷,孟子一卷,六經總論一卷,周易一卷,尚書一卷,毛詩一卷,周禮一卷,禮記一卷,春秋一卷,近思雜問一卷,史一卷。其說《大學》、《中庸》,列《禮記》之中。蓋其時《四書章句集註》雖成,猶私家之書,未懸於國學之功令,故仍從古本。史論惟及漢、唐,則伊、洛之傳不以史學為重,偶然及之,非專門也。其體例皆先設問而答之,故卷首自序,謂取禮善問者如攻堅木,善待問者如撞鐘義,名曰《木鐘》。刊帙久佚。明弘治十四年,溫州知府鄧淮始得舊本重刊。自第五卷至十一卷皆題曰某卷下,疑或各佚其上半卷。而核其所列,則《書》始二典,《詩》始比興賦,《春秋》始隱元年,《近思》、《雜問》始理氣,史始漢,皆不似尚有前文。惟《周禮》不始天官而始府史,《禮記》不始曲禮而始王制,似有所佚。然府史之名先見於序官,而王制亦《禮記》第三篇,即從此託始,亦無不可。宋本既不可見,姑闕所疑焉可矣。

△《經濟文衡前集》·二十五卷、《後集》·二十五卷、《續集》·二十二卷(安徽巡撫採進本)

不著編輯者名氏。初刻於正德辛巳,有楊一清序,但稱先儒所輯。再刻於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