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興廢盛衰絕無關於釋氏者,亦復分條摘列,參雜成文,未免傷於枝贅。且據藏經所記佛生於周昭王九年,既欲甄敘宗門,自當斷以是歲為始。顧乃侈談邃古,遠引洪荒,於體例亦為氾濫。又唐代紀年於昭宣帝后別有少帝濮王紃一代,謂為朱全忠所立,年號天燾,旋覆被鴆。求之正史,全無事實,尤不知其何所依據。
然其援據既富,亦頗有出自僻書,足資考證者。其於叢林古德記莂流傳,亦多考核詳明,備徵典故。錄存其說,未始非緇林道古之一助也。
△《佛祖通載》·二十二卷(兩淮鹽政採進本)
元釋念常撰。念常姓黃氏,號梅屋,華亭人。延祐中居嘉興大中祥符禪寺。
是編前有至正元年虞集序。所敘釋氏故實,上起七佛,下迄元順帝元統元年,皆編年紀載。念常於至治癸亥嘗驛召至京師,繕寫金字佛經,因受法於帝師帕克巴是以卷首七佛偈後,即繼以帕克巴所撰《彰所知論》。又所謂莊嚴劫、賢劫不知當中國何年,不能編次,故盤古以至周康王但略存帝王統系,自周昭王二十五年釋迦牟尼佛誕生以後,始據內典編年。每條之後,多附論斷。大旨主於侈神異,陳罪福,起人敬畏之心,以自尊其教。然知儒者之禮、樂、刑、政必不可廢,故但援儒入墨,與闢佛者力爭,而仍尊孔子。又知道家清淨與佛同源,故但攻擊齋醮、章咒、服餌、修煉之術,而仍尊老子。其論唐憲宗、懿宗之迎佛為崇奉太過,論王縉、杜鴻漸但言福業報應,故人事置而不修,為泥佛太過,亦時能自彌其罅漏。其立言頗巧。至韓愈為一代偉人,乃引西蜀龍氏之書,詆其言行悖戾;紥木楊喇勒智窮兇極惡,乃沒其事蹟,但詳述其談禪之語。竟儼然古德宗風。尤不免顛倒是非,不足為據。然念常頗涉儒書,在緇流之中較為賅洽,於佛教之廢興,禪宗之授受,言之頗悉。於唐以來碑碣、志傳之類,採掇尤詳,亦足以資考訂。
其黨同伐異,負氣囂爭,乃釋、道二氏之通例。心知其意,置而不論可也。
──右“釋家類”十三部,三百十二卷,皆文淵閣著錄。
○釋家類存目△《迦談》·四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宋晁迥撰。迥有《昭德新編》,已著錄。是編即迥《法藏碎金錄》也。明代久無傳本。嘉靖乙巳,其裔孫瑮以翰林院檢討兼管誥敕,得此編於內府而刻之,改題此名。前載迥逸事數條,及瑮所為跋。跋稱十卷,與《宋志》合。此本止四卷,蓋又佚闕矣。
△《佛祖統紀》·五十四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宋僧志磐撰。志磐鹹淳中住四明東湖。是書詳載天台一宗源流。其凡例稱,政和中僧元穎作《宗元錄》,慶元中吳克己作《釋門正統》,嘉定間僧景遷因克己之書作《宗源錄》,嘉熙初僧宗鑑又取《釋門正統》重修之。志磐以其皆未盡善,乃參取諸書,撰為此編。以諸佛諸祖為本紀八卷,以諸祖旁出為世家二卷,以諸師作列傳十三卷,又作表二卷,志三十卷,全仿正史之例。大旨以教門為正脈,而蓮社淨土及達摩、賢首、慈恩、灌頂、南山諸宗僅附見於志。齗齗然分門別戶,不減儒家朱、陸之爭。至所稱上稽釋迦示生之日,下距法智息化之年,一佛二十九祖通為本紀,以系正統,如帝王正寶位而傳大業。如謂已超方外,則不宜襲國史之名;如謂仍在寰中,則不宜擬帝王之號。雖自尊其教,然僣已甚矣。
△《武林西湖高僧事略》·一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宋僧元敬、元復同撰。初,西湖僧了性採自晉至宋高僧卓錫錢塘者二十四人,建閣祀之,功未竟而去。元敬嗣蕆其事,因屬東嘉僧元復摭二十四人行實為此書。
後又續得六人,元敬補為傳贊。寶祐丙辰,吳郡莫子文為之序。
△《神僧傳》·九卷(通行本)
不著撰人名氏。焦竑《國史經籍志》載此書,卷帙相符,亦不雲誰作。所載始於漢明帝時摩騰法蘭,終於元世祖時國師帕克巴,凡二百八人。蓋元人所撰。
帕克巴傳稱大德七年卒,皇慶間追號大覺普惠廣照無上帝師,則書成於仁宗以後也。二百八人中,宋僧僅十六人;十六人中北宋十三人,南宋僅三人,似為北僧所著。然遼、金竟無一人,又不知其何意矣。大旨自神其教,必有靈怪之跡者乃載,故以神僧為名。而諸方古德談禪持律者,則概不錄焉。
△《大藏一覽》·十卷(內府藏本)
明陳實原編。實原,寧德人。始末未詳。是編以藏經浩繁,難於尋覽,因錄其大要,括為一書。分八門六十品,系以因緣一千一百八十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