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6部分

上發出了陣列訊號,此刻的裕廊島碼頭還十分的簡陋,島上駐紮的英軍不過二百餘人,全部集中在碼頭附近的小鎮中,全島相對比較荒涼,甚至連炮臺都沒有修建。

英國人之所以選擇這裡為清廷的戰艦進行補給,看中的就是這塊海域水情複雜,多回流與暗礁,大艦隊根本無法有效展開,否則正常半天時間的補給也不會延長到了二天時間,另外一點就是英國人的上層有人希望新加坡殖民地收到中華帝國方面的襲擊,而在殖民地,有人卻不願意看到自己的既得利益受損,出於兩股勢力的交鋒,最終形成了如此的決定,讓懸掛英國國旗的清國艦隊在偏僻的裕廊島補給。

在黑暗之中,除了嘩嘩的海濤聲外,就只有軍靴踩踏沙子發出的響動,突擊隊員們攜帶著各自的偕行包從齊腰深的海水中奮力向岸上前進,當快要上岸時則被小聲提醒排成二列進入樹林,五百人規模的突擊隊可以說是陸偉所指揮的規模最大的一次突擊,因為十登艦的奪艦之戰,所以突擊隊攜帶了大量了毛瑟手槍與輕機槍,相反的只攜帶了少量的步槍,作為攻堅的利器的手榴彈幾乎每個隊員都攜帶了最少十枚。

讓陸偉唯一感到遺憾的就是正在武器裝備總署正在研究的一種名為火焰**器的武器,不過這種武器的可靠性,尤其是密封性非常之差,幾次試驗每次都會發生事故,所以專案本身的進展也不大,此次作戰又是艦船控制權的爭奪戰,所以也不適宜採用帶有極大破壞性的武器。

天剛剛泛出魚白,在裕廊島東南荒蕪人煙的樹林之內,陸偉所指揮的突擊隊全部潛伏了下來,之前接應的偽裝成華裔漁民的漁船在不遠的海面上打漁。

而中華帝國海軍艦隊主力則駛離裕廊島海面,陸偉很快透過望遠鏡發現簡陋的裕廊島竟然有七個碼頭可供戰艦停泊,作為一座天然的優良深水港來說,裕廊島的自然條件甚至要強於帝國要塞。

陸偉一直擔心清廷的戰艦會因為碼頭缺少而選擇分批靠岸補給,這樣的話就會給奪艦突擊行動帶來很大程度的不確定性,不過這也只能說在碼頭的硬體條件上還是能夠保證清廷戰艦同一時段靠岸,置於清廷是否會按慣例三艦補給兩艦巡弋那就不得而知了。

第二百一十章 天助我也

第二百一十章 天助我也

1861年11月6日傍晚時分,已經從下午焦急等待到現在的陸偉終於發現了海面上升起了幾道煙柱,陸偉欣喜的調節著自己的望遠鏡,期望那是屬於清廷的戰艦

最終當陸偉確認了對方懸掛的為英國國旗之後,陸偉著實的鬆了一口氣,因為在東南亞還沒有情報顯示英國部署了裝甲防護巡洋艦,所以這五艘戰艦一定是目標艦船。

陸偉現在唯一關心的是清廷的戰艦將採取何種方式靠港停泊進行補給?按計劃如果清廷艦隊分批補給,那麼就等待海東青號、南園號、長福號靠港停泊的時候發動襲擊,而巴圖魯號、哲鋒號則依靠艦上的潛伏軍官、士官已經起義水兵直接奪取,所有我方起義人員當胸會佩戴紅色絲巾作為識別標誌,以供突擊隊員有效識別。

在海東青號的艦橋內,艦長鑲紅旗出身的隆科隆正站在學總督監從二品頂戴實缺從三品賜雙眼花翎翰林侍講唐嘉堯身旁。

唐嘉堯實際就是這支艦隊真正的主心骨與領導者,唐嘉堯自從受命擔任學總督監帶領學員趕赴英國學習海軍技術,已經累計迎接了三批學員,作為首批學員接艦回國這種光鮮大事,早以度日如年思鄉心切的唐嘉堯就迫不及待的隨艦回國。

其實即便唐嘉堯不想回國,曾國藩和朝廷也會讓其領艦歸國的,因為在英吉利國學習期間,學員隊多有傾向林匪叛逆的言論出現,雖然他及時的處理掉了危險和隱患,但是唐嘉堯非常清楚,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更多的問題則是被深深的掩蓋了起來,而且這次五艘兵艦歸國,很可能遭到中華帝國的攔截,在艦隊內部尚不穩定的情況下,在雙方艦船大體勢均力敵的情況下,唐嘉堯都不認為自己會是經驗豐富的林匪叛逆的對手,更何況林匪叛逆的實力幾乎五倍強於自己,不過透過唐嘉堯與英方的多方積極溝通,在銀彈的攻勢下英國方面的艾科頓伯爵等人紛紛出面,這才有了可以懸掛英國國旗歸航的一幕。

即便掛上了英國國旗,唐嘉堯也不能完全的安心,艾科頓伯爵等人信誓旦旦的保證只能是給他多一份空頭保證,以及沿途大英帝國殖民地的照顧,畢竟英國和法國都捱過林海疆的打,在廣州和大沽口以及中南半島,前後共計三次,林海疆哪次都沒有猶豫,唐嘉堯唯一期望的就是英國強大的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