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整套工序下來必須由一人連續完成,同時也是對畫師作畫過程中肆意瀟灑、放筆縱情、不飾雕琢的創作氣派的生動描述。
“一溜栽花”是指撲灰年畫的創作都選擇喜慶吉祥、美滿和睦的題材,以滿足人們在新年期間對美好事物嚮往的心理。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五章 多姿多彩的民俗風情(7)
“大潮狂塗”是指每張年畫無論是服裝還是頭髮,全用單色抹刷,整個輪廓線也是一筆抹下,這種瀟灑的塗抹姿式被稱為“大”、“狂”。
“描了勾畫”是指畫面的區域性加工具備“兼工帶寫”的特點。
“細心粉臉,眉眼巧畫”是撲灰年畫中人物畫的關鍵技法,也是為了更好地突出藝術效果,區別其他年畫的關鍵點。一般來說,畫撲灰年畫的人物先要把人物的臉部粉出潔白的臉型,然後在上面巧妙地勾畫眉眼、五官,然後敷彩、塗明油。這會使畫面人物的面部透明細嫩、富有彈性,從而增強真實的肉質感。
“待要好看,鹹菜磕畫”是撲灰年畫的最後一道工序,也就是民間畫師用飯桌上的鹹菜刻上不同圖案,然後蘸著顏色在已完成的人物服飾上印上固定的圖案,以增強服裝的美感。
九、高密剪紙
高密剪紙是當地的“三絕”之一,屬於鑑賞型的民間藝術品。在中國,剪紙藝術至少存高密剪紙
在了2000多年,高密剪紙的起源時間雖無文字記載,也無考古發現,但傳說它與當地的
撲灰年畫同時興盛,在明朝洪武初年時期已廣為流傳。
高密剪紙的題材極為廣泛,無論是自然界的飛禽走獸,還是遠古的神話傳說,抑或是流傳千古的歷史故事、文學人物,都是很好的題材來源。而且,無論從構思到技法,還是從內容到形式,剪紙都充分體現了中國古代美學形神兼備、以神為主,形意結合、以意為主的審美特點,與中國畫中的大寫意極為相似。
在藝術上,高密剪紙構思精巧、造型雅拙淳樸、線條剛勁挺拔,具有濃重的金石味和靈秀細膩的韻趣。比如:在單色剪紙上表現養在籠子裡的蟈蟈是很難的,但高密的剪紙藝人卻能別出心裁地將蟈蟈放到籠外,並用它一雙有力的後腿鉤緊精巧的籠子來突出整體感。
再比如想要剪出“八仙過海”,江南剪紙會用輕柔的細線、手繪式的五官來凸顯其玲瓏剔透;河北剪紙以塊為主,一般都是大面積的黑塊,達到整體輪廓的完整性,凸顯剪紙圖案的渾厚粗獷。高密剪紙則與它們不同,以魚紋、網紋一樣的細線組成“八仙”挺拔而輕柔的衣飾,用黑黑的臉膛顏色表現“八仙”的不同神情,再加上濃重的水與飄逸的雲,構成人在仙境的獨特畫面。
如今高密人以淳樸的審美情趣,用一把剪刀隨意剪出心裡的圖畫,如五穀莊稼、生肖胖娃、雞犬鵝鴨、豬馬牛羊等。平日裡,無論是壽誕添丁、婚嫁喜慶,還是年節,剪紙藝人們都會大顯身手,在家裡的門楣上、窗戶上、衣櫃上、箱子上……貼上剪紙,真正地體現出“無處不飛花”的景象。
十、聶家莊泥塑
聶家莊泥塑是指聶家莊生產的泥玩具。聶家莊分東、西聶家莊,屬高密縣的姜莊鎮,聶姓在這裡是大姓,因此得名。據聶氏家譜記載:明朝萬曆初年,聶福來為了謀生,製作“鍋子花”(一種用泥巴做外衣,中間裝火藥,頂部留空,外形似反扣鍋底的玩藝,可點放作禮花)進行銷售,不久便有人效仿。
到了清康熙年間,東西聶家莊都開始捏泥玩,並由做“鍋子花”向做泥娃娃、鳥獸蟲魚泥塑作品等觀賞品和泥玩具發展。清嘉慶年間,聶家莊的泥塑進入全盛時期,許多人都能製作出會動、會叫、會鬥趣的活玩藝,如叫虎、叫獅、叫猴、叫雞等。
建國初期,聶家莊泥塑已經發展到50多個品種。無論是在創作題材的選擇上,還是泥玩造型和色彩的運用上,聶家莊泥塑都受到高密撲灰年畫和剪紙藝術的影響。撲灰年畫和剪紙所表現的鳥獸蟲魚、民間傳說、神話故事等都能夠在泥塑中找到。
第五章 多姿多彩的民俗風情(8)
在藝術造型上,聶家莊泥塑不斷向剪紙靠攏,開始注重神似、力求簡約。在色彩的運用方面,聶家莊泥塑追求鮮明、醒目、柔和與動人,用色講究少而精,擅長以桃紅和大綠為基本顏色,並能把動物與人的神情襯托得恰到好處,這與撲灰年畫的特點基本一致。
此外,聶家莊泥塑還吸收了撲灰年畫的“明油”和“涮畫”技法,增強了泥塑作品的亮度與暈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