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部分

的教育訓練,其中包括佇列訓練、陣法訓練、行軍訓練、戰法訓練、政治教育等多方面的內容,從而提高軍隊的全面素質。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六章 齊魯英傑(13)

對於戰爭,孫臏率先提出以“道”制勝的觀點:“知道者,上知天之道,下知地之理,內得其民之心,外知敵之情,陣則知八件之經,見勝而戰,弗見而諍,此王者之將也。”這裡的“道”就是戰爭規律,包括天時、地利、民心、敵情、戰法、士氣、戰機等多個方面,只要掌握了“道”,就能贏得戰爭的勝利。除此之外,孫臏還提倡“必攻不守”和“批亢搗虛”(亢為咽喉),即攻擊敵人的要害和薄弱環節是制勝的法寶。

非常可惜的是,《孫臏兵法》在東漢末年已經失傳。公元1972年,《孫臏兵法》(竹簡)在銀雀山漢墓出土,但是由於年代久遠,竹簡損壞嚴重,殘缺不全。

八、陰陽家:鄒衍

鄒衍(約公元前340—前260年),戰國末期齊國人,著名的思想家,陰陽家學派的創始人。

戰國時期,齊國有名的稷下學宮是諸子百家爭鳴的重要舞臺。鄒衍就是稷下學宮非常有名的學者,他知識豐富、“盡言天事”,司馬遷在《史記》中將他稱為稷下諸子之首,“鄒衍之術,迂大而宏辨”。

鄒衍開創了陰陽家學派,主張“五德始終說”和“大九州島說”。

所謂“五德始終”學說,就是認為整個物質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構成,事物的發展變化也是透過五行相剋相生來實現的。對於人類來說,從開天闢地時起,社會就按照五德轉移的次序進行迴圈,每個朝代都是以一德為主,且每一德都有盛衰。德盛,朝代就興旺;德衰,朝代就會滅亡。所以,人類社會的歷史發展也是按照五行相生相剋的規律迴圈向前的,是一種客觀的必然。

所謂“大九州島”學說,就是指中國只是天下的九分之一,稱為赤縣神州,禹時代劃分赤縣神州為九州島,除了中國,還有八個州,它們都被大海環繞,且每個州又分為九州島,由於方位不同,各州的風俗也各不相同。

齊宣王在位時很有野心,一心想要“王天下”(統一中國)。對此,孟子曾說他有“闢土地,朝秦楚,蒞中國而撫四夷”的“大欲”。齊泯王即位後野心更大,不僅要稱王,還要稱帝。鄒衍的學說非常適合統治者的思路,因此他本人和學說受到齊宣王和齊泯王的高度重視。

後來,齊泯王越來越驕縱暴烈,很多人離開齊國。正在此時,燕昭王招賢納士,各國人才紛紛前往燕國。在這種大背景下,鄒衍也離開齊國前往燕國。據說:鄒衍來到燕國時,燕昭王曾親自為他掃地迎接,並拜他為師。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封樂毅為上將軍,與秦、楚、韓、趙、魏等國聯合起來共同*齊國。齊國是鄒衍的家鄉,他雖然憎恨迫使自己背井離鄉的統治者,卻始終愛戀著故鄉。所以,在燕國負責生產工作的鄒衍沒有參加這場戰爭。燕昭王死後,惠王繼位。惠王與昭王不同,他非常不信任先朝舊臣,而且此時的燕齊局勢已發生逆轉。惠王聽信讒言,認為鄒衍是齊國人,又沒有參加齊燕戰爭,就下令將其逮捕下獄。直到齊泯王死後,齊襄王才*了這起冤案。鄒衍恢復自由時,稷下學宮也恢復了以往的繁榮。身遭大變故的鄒衍思鄉情切,最終回到家鄉齊國。

據傳說,鄒衍的墓地就在今章丘相公莊。

第二節兩漢時期

兩漢時期,國家統一,各民族間的貿易關係和文化交流極為密切,國家欣欣向榮,統治者任由各種文化自由發展。寬鬆的政治環境促進了民族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出現了中國文化的又一個高峰——兩漢文化。

第六章 齊魯英傑(14)

一、詼諧幽默的智聖:東方朔

東方朔(公元前154—前93年),字曼倩,山東平原(今德州陵縣神頭鎮)人,西漢著名文學家。他出生沒幾天母親就去世了,由鄰居拾朔撫養,因此得名“朔”,再加上出生時東方剛剛放亮,就以“東方”為姓。

東方朔偷桃圖

東方朔自幼聰慧、好學,記憶力特別強,好奇心也強,對周圍的一切都有濃厚的興趣,尤其喜愛“天下秘識”,一看就能“闇誦於口”,再加上喜歡指天畫地,整日就像著了迷一樣自言自語。隨著年齡的增長,為了探索書中的奧妙和尋求未知世界,年紀尚小的東方朔不斷地離家出走,並數月不回。雖然義母嚴加管教,但放縱不羈的他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依然多次出走,即使被蚊叮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