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狼追狗撲也毫不在乎。在艱苦的流浪生活中,富有開拓性的東方朔不僅增長了見識,磨練了意志,更增強了體質。
公元前140年(漢武帝建元元年),為了招攬天下賢才,漢武帝頒佈了一道詔書:“徵天下舉方正賢良文學材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各地的有識之士紛紛前往長安,殫精竭智、洋洋灑灑地向皇上進言,抒發自己治國平天下的“偉見”,希望以此獲得“烏紗帽”。
東方朔也不例外,誇讚自己“身長九尺三寸,目若懸珠,齒若編貝”,具有勇、捷、廉、信等性格特徵,即齊國勇士孟賁的膂力(lǚ lì,體力、力氣)、春秋慶忌的敏捷、齊國鮑叔的廉潔、戰國尾生般的信守,因此具備成為“天子大臣”的條件。這種不亢不卑,堪稱大言不慚的自白引起了漢武帝的好奇心。此外,在沒有紙張的年代,東方朔的上書內容“凡用三千奏犢”,需要兩個人才能抬得動。漢武帝看看停停,大約花費了兩個多月的時間。由於東方朔的與眾不同,漢武帝“詔拜以郎,常在側侍中”。至此,他憑藉自己的智慧和學識,終於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東方朔來自下層社會,接觸面較廣,加上讀過許多書籍,有著超人的見識,常能為漢武帝解疑答難。而且他性格活潑、出語詼諧,深得皇上的歡心,即便有行為不檢之處,也能得到皇上的諒解。
一次,建章宮的後閣欄杆中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