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部分

空管收音機透過擁擠的鬧市一樣,生怕把真空管泡子給擠破了。

經過精簡整編,師直從原來的41個伙食單位減到19個,改變了“小腳胖婆娘”的狀況。

為了更便於師部統率機構進行突圍和進行及時的指導,臨戰前,有計劃地將軍政幹部派到地方武裝和敵後武工隊協助工作。

這樣,既可使師部在反“掃蕩”作戰時機動靈活,又可使基層單位在工作上得到幫助。

劉伯承率領短小精幹的師部,從敵人大軍重圍中跳出,適時地走上晉豫(當時涉縣屬河南省)交界的深山(有“通天十八盤”之稱的閻王鼻)牧羊道,經過兩晝夜的與敵周旋,終於安全突圍到山西黎城東黃鬚與師直屬隊全體會合。

擔任這次掩護師部行動任務的新一旅二團參謀長陳皓回憶當時的情況說:“各部隊會師後大家都激動得流出了熱淚,無不感佩師長高超的指揮藝術和大智大勇的革命氣概。”

在緊要關頭劉伯承之所以能找出突圍的縫隙,是由於他抓住了敵軍“自誇要提高遊擊作戰以消滅游擊戰爭,畢竟它是以正規軍作游擊戰”這一致命弱點。

敵各部隊之間“時間、動作和範圍,預先機械地劃分清楚。”

我們“對於敵人這種有規律的戰役的組織性與機械性,必須足夠認識它的優點,同時也可以找出它的弱點,這樣才可以施行我們靈活適時的機動,”劉伯承憑藉高超的指揮藝術,在所謂鐵壁合圍中尋找、創造並利用敵軍的弱點,奪取我軍的主動權,進行機動戰,以達到“無規律的遊擊,閃電的遊擊。”

閃電的遊擊敵進我進,需要有相當數量的精幹武裝力量“深入敵人封鎖線的後方,在(敵人)外強中乾的痛癢處繁殖了釜底抽薪的游擊戰爭,”才能制止敵人對根據地的蠶食,擴大抗日區,改善財政經濟狀況。

針對這一點,劉伯承設計了武裝工作隊的組織形式,在太行邊區各處展開對敵政治攻勢。

每個武工隊總共不超過50人,隊長政委在內,武器除長短槍外,僅有擲彈筒、輕機關槍各一,沒有馬匹。

靈活精幹的武工隊,作為發展游擊隊集團的種籽,可使敵人的後方受到“真正的內外夾擊”。

根據武工隊要完成在敵人碉堡密佈的格子網裡“創造發展游擊戰爭及其政治工作的發動機”的任務,劉伯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