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經濟強國。美國則證明了全球化時代領袖世界之路,不僅僅要培養以及挽留本國的頂尖人才,還要獲得全世界大多數的頂尖人才,才可能成為真正的惟一的超級大國。中國也必須打贏這一場的全球人才戰爭,才能真正恢復漢唐榮光,成為世界大國,完成中華民族的全面崛起與復興。
。。
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特殊戰爭
“我們必須歡迎這個世界的偉大天才,而不是將他們趕出這個國家……我們應當鼓勵他們成為美國永久公民,這些人將與美國本土出生的天才一起推動國家的經濟增長。”
——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
1492年,當哥倫布開始那趟因為發現美洲新大陸而名垂青史的遠航時,他身邊88人相當部分是以參加這次冒險作為政府特赦條件的罪犯。1620年,當41名男乘客在北美普羅溫斯頓港簽訂了美國史上著名的《五月花號公約》,這些開拓者基本上都是流亡在外的英國清教徒。1788年,當菲利普船長在澳大利亞傑克遜港建立第一個英國殖民區,船上同時還有736名囚犯,英國人首先把澳洲當成一個流放囚犯的地方。
時至今日,短短几百年間,這些昔日只有冒險家、失意者、流亡者、囚犯、被販賣的奴工才會往返其中的蠻荒之地,已成為全世界最令人嚮往、最為繁華的機會之都。美國、澳洲、加拿大不再只是吸引外鄉人來此淘金的“新大陸”,也成為了全世界人才眼中實現夢想的“移民天堂”。世界格局這種天翻地覆的大變化,尤其美國崛起為全球超級大國的過程,首先要歸功於其人才戰爭。
在20世紀上半葉,全世界的人們就跟今天談論中國、印度的崛起一樣,廣泛討論美國的崛起。但是,世界格局並不會自然地發生更替性變化,歐洲依然是全球化世界的領跑者。即使美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當中大收漁翁之利,在其首倡成立的“國際聯盟”當中還是淪為配角,未如願成為新的世界領導者。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擔心歷史重演的羅斯福總統詢問他的國家科技局長:“戰爭結束以後,我們要做些什麼?”
這位科技局長的回答是一份叫《科學技術——無止境的邊疆》的報告,他聲稱:德國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甚至是美國的3倍,科技足可以改變一個國家的整體實力,而要迅速改變美國科技落後於歐洲的現狀,就必須採用特殊手段發動一場特殊的戰爭——建立特殊部隊,利用戰爭的特殊時機,發動一場對戰敗國頂尖科學家進行“明搶”的人才戰爭。
1943年,諾曼底登陸之後,美國迅速以1個傘兵師、2個裝甲師加上第6集團軍重兵出擊,目的是掩護一支剛剛成立的“阿爾索斯”突擊隊的秘密行動。“阿爾索斯”間諜部隊的唯一任務,就是搶在任何國家尤其蘇聯之前,俘虜德國、義大利那些優秀的世界知名的科學家,蒐集技術情報與資料,並勸服這些可以改變國家戰略實力的科學家加入美國籍,為美國工作。
這是羅斯福總統生平採納的最有遠見的建議之一。美國在這場人才戰爭當中並不缺乏具備實力的競爭對手,但是,那些本可以成為競爭者的國家並沒有對外國科學家產生興趣。美國和蘇聯同時攻入德國,為了戰後發展,都在佔領區掠奪自認為最值錢的資源。當遠離本土萬里的美國跨洋過海地把那些高學歷“戰俘”運回國時,視重工業為國家發展重中之重的蘇聯,正集中精力“搶運”成千上萬的機器和裝置。對於國家未來發展最重要資源的看法的不同,也導致了兩個超級大國後來截然不同的命運。
二戰之前,德國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總數甚至是美國的3倍。但人才戰爭半個世紀過後,全世界自然科學領域諾貝爾獎得主40%已經來自“美國製造”,超過70%的諾貝爾獎得主被美國聘用,在美國工作。美國能夠在二戰後成為世界第一科技強國,並在高科技領域持續“一覽眾山小”的絕對優勢,並不是因為美國人的天賦遠超其他的族群,而是因為美國不問種族、不分國籍的人才戰略,成功地讓它吸聚到了全世界最多的頂尖人才。從原子彈、氫彈、導彈、火箭的研發,阿波羅登月計劃的實施,電子計算機的誕生與應用,美國這些尖端技術領域的突破,每一個專案都有外國科學家充當關鍵性角色。
電子書 分享網站
馮?布勞恩們的貢獻
馮?布勞恩正是美國在二戰開世界先河的“特殊戰爭”的“特殊成果”。
“這是個人邁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邁出的一大步。”是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第一次踏上月球之後的名言。但是,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