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導言(1)

2006年,德國商會主席路德維希?布勞恩向德國政府發出告誡:許多德國年輕人包括高素質人才,認為在其他國家才能有一個美好的未來,這對德國來說是一個嚴重的“警報訊號” ,越來越多的德國技術人才移居海外,將對德國的經濟發展造成嚴重威脅。

——德國《世界報》憂慮本國的人才流失以及政府的不重視

已經有超過110萬具備大學及以上學歷的英國人在海外生活和工作。英國《每日電訊報》2008年3月援引經合組織調查報告警告政府說:在經合組織30個成員國當中,沒有其他國家的高學歷人才外流會如此嚴重。英國BBC則乾脆聲稱,英國高技術型人才流失嚴重,已達近50年之最。英國《獨立報》則援引世行報告做出結論:英國人才流失海外的現象在發達國家中最為嚴重,這將對英國經濟長遠發展構成嚴重影響。

——儘管是人才戰爭贏家,英國人依然為每一個人才的流失而緊張

儘管流失人才數量最多的是中國和印度,但2004年俄羅斯資訊部副部長DmitriMilovantsev卻非要為本國找出一個世界之最——俄羅斯高階工程師流失率全球比例最高。科學院工會主席維克托?卡利努什金稱過去10年約有50至80萬名俄羅斯科學家出國後再也沒有回來。非國立大學協會委員會主席弗焦爾諾夫在2005年則估算說,人才流失給俄羅斯造成的損失已經超過1萬億美元。俄羅斯總理普京不得不回應:政府將於2008年至2010年期間向科研領域投資約250億美元,以阻止人才外流。

——俄羅斯憂慮自身在人才戰爭中巨量的人才流失

盤踞世界首富交椅多年的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2007年3月來到美國國會,卻忍不住進行炮轟:“我們必須歡迎這個世界的偉大天才,而不是將他們趕出這個國家……就在我們最需要的時候,美國的移民政策趕跑了那些最優秀、最聰明的人才。”同年底,哈佛大學、杜克大學和紐約大*合進行研究調查,主持研究的印度裔學者維維克?瓦德瓦稱:“美國正歷史上第一次遇到逆向人才流失……我們失去了可以帶來創新和競爭力的人才,而且還創造了自己潛在的競爭對手” 。

——美國終於擔心自身不再能夠持續吸納全世界的人才

李光耀2002年在國慶晚宴上強調新加坡要以美國為榜樣:“在這個時代,所有發達國家為了增強競爭力,都必須依賴外來移民和人才……如果擁有達2億8000萬人口的美國都需要吸收外國人才,只有300萬人口的新加坡更必須這麼做。”李顯龍這位海歸總理也對著德國《明鏡》週刊認同父親的觀點說:“我們需要大量人才。你擁有得越多,你就會做得越好。”

——新加坡領導人對吸納外來人才的共識

“清華大學培養了大量晶片專業的研究生,百分之*十跑到國外去了。於是就有一個這樣的邏輯:中國花高價培養的人才流失到國外,給外國企業搞科技創新,然後這些跨國公司再來到中國,利用其創造的智慧財產權大發其財。”一位中國學者如此憤怒地形容本土的人才流失。1985年以來,清華大學80%、北京大學76%的高科技專業畢業生都去了美國,並在2006年成為美國大學博士生來源最多的兩所院校,當然關鍵是絕大多數人都選擇留在美國工作。因此,美國《科學》雜誌把清華、北大稱為——“最肥沃的美國博士培養基地”。

導言(2)

——中國是全球數量最大的人才流失國

馬來西亞2001年開始吸納了200名高階海歸進入政府部門工作,5年後在職者只剩下1人。全國熱議,高教部長含沙射影地指責留英學生說:請留學生切匆看重金錢,要有愛國意識,學成後記得回國貢獻。英國大馬學生理事會立刻回應:“促請大馬政府切匆把拒絕回國的留學生和專業人士看成貪圖錢財者”。當地媒體也發表社論:“政府在處理人才外流時,不應繼續以愛國意識掛帥,草率認為這些人才不愛國和貪婪;而是應該具備務實態度,提倡公平和自由,提高我國生活素質和發展機會。”

——馬來西亞故事表明人才戰爭不是“請回來”就已經結束

印度在2003年承認雙重國籍後,人才回流的數量和比例迅速增加。因此,《印度時報》頗為自得:“一直到最近,損失頂尖人才的主要還是印度和中國。但一項最新研究顯示,美國正面臨‘逆向人才流失’……這種人才流動的受益者則是過去的輸家,比如中國和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