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以平東南之亂。”他所提到的宋江三十六人橫行河朔、京東,河朔是河北,京東是山東。又提到這支小部隊戰鬥力非常強,“官軍數萬,無敢抗者”,幾萬官軍對付不了他。因此,可以斷定“其材必過人”,宋江肯定才能很高,超過常人。所以他給皇帝提了個建議,不如赦免宋江造反的罪過,招降過來,改變成官軍讓他去攻打方臘。因為北宋末年,方臘起義聲勢浩大,上百萬人參加,震動朝野。這樣可以平息東南之亂,就是方臘起義,這只是一個建議。至於後來是不是這樣發展,歷史上沒有明文記錄。
此外,再舉一條也是《東都事略》,《東都事略》提到有一個人叫張叔夜,他在海州做知州。海州是哪兒呢?就是現在江蘇的連雲港。他敘述,他說宋江帶著部隊打到海州,在海邊劫掠了十幾條海船,準備從海上逃走。那麼,張叔夜作為一州的長官,召集了一千多敢死的戰士,設下了埋伏,派了一支小部隊,搖旗擂鼓,引誘宋江。那麼宋江進入埋伏圈以後,一聲令下,先把他的海船都點火燒了,斷了他的退路。那麼宋江一看伏兵四起,沒有出路了,這回就投降了。投降以後呢,大概確實是參加了徵方臘之役。因為還有一些史料,比如《皇宋十朝綱要》裡邊提到,宋江因為鎮壓方臘起義,在童貫的率領之下,跟著另一個官軍軍官叫辛惺忪,兩個人一同殺入方臘的上苑洞,殺到洞裡頭俘虜了方臘手下的宰相,其他的所謂的偽官吧,有這麼點記錄。但是這些記錄數量極少,而且非常粗略,大致上勾勒出宋江起義的一個大概的情況。
那麼這兒我覺得有三點應該強調:一個就是說宋江人數非常少,大約只有三十六人;再有一個,宋江採取的可以說是一種游擊戰術,打了就跑。這樣官軍就很不好對付,所謂官軍數萬無敢抗者,應該是這麼一個情況;此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沒有任何一條史料證明宋江曾經在山東梁山泊安營紮寨。這一點我覺得很重要,也就是說,實際上宋江起義跟水沒有什麼關係。從宣和年間到《水滸傳》成書的元末明初,大約是250年的時間。那麼這個期間我們設想關於宋江起義的傳說,在民間廣為流傳。實際上等於很多人、一些民間的作者,參加了水滸故事的創作。那麼這些人恐怕有一些田夫野老,有一些市井的藝人,有一些戲劇作家等等。那麼形式也是多種多樣,水滸故事有一些民間傳說,有一些就是畫本。過去宋元時期有一種藝術叫說話,實際上就是今天咱們說的說評書,但是這些民間作品大部分都自生自滅。留下來的、能在文獻上留下痕跡的非常少。我想打個比方,比如說冰山,這個冰山上面露出一角,90%都在水面下,那麼水滸的民間傳說大概90%都已經淹沒無聞了,我們所能知道的只是那個冰山的一個尖。那麼,這樣的資訊呢,我們也可以舉幾個例子。
一個例子,是南宋的時候有一個文人叫羅燁,他寫了一部書叫《醉翁談錄》,薄薄的一小冊,但是這本薄薄的筆記呢,它有一個特點,它是專門談說話藝術的。所以研究小說的人認為這是非常寶貴的資料,那麼它這個作品當中提到了很多的畫本的名目,這些畫本故事沒能傳下來,但是它的名稱傳下來了。其中我們就發現這樣幾個篇目,比如說有一篇叫做《青面獸》,這個我們非常熟悉,可能是寫楊志的。還有一篇叫《花和尚》,這個是寫魯智深的。還有一篇叫《武行者》,這可能是寫武松的。還有一篇叫《石頭孫立》,這個是不是就是《水滸傳》當中的孫立,也很難說。還有一篇叫《徐荊落草》,這個徐荊在水滸當中也出現過,不起眼,是個官軍軍官。總之吧,透過這個《醉翁談錄》的記錄。我們知道早期的水滸故事大概都是一些短篇故事,是英雄的個人傳記,還沒能夠連綴成長篇,這是一個例子。
再舉一條,南宋一個畫家叫龔開。他對民間講述水滸故事非常感興趣,他又是畫家,非常欽佩宋江這個人。於是他就給三十六位好漢,每個人畫了一幅像,每個人題了一首詩讚,同時寫了一篇序,就是《宋江三十六人贊》。那麼,這篇序,還有三十六首詩,都保留在南宋有一個很有名的文學家叫鄒密,鄒密他有一部筆記,叫《皈心雜誌》都保留在這裡頭。那麼他就提到,他說當時宋江故事見於街談巷議,就是老百姓私下傳得很廣。不但老百姓愛聽,士大夫也愛聽。當時有一個皇家的畫師、宮廷畫師叫李嵩,曾經給三十六人畫過像,那麼龔開又畫了一次。他給每個人題的詩讚都是四言體,每人四言四句。我舉兩個例子,一個是浪子燕青,是這麼四句,他說“平湯巷陌,其知乳名,太行春色,有一丈青”。那麼我們想,是不是在早期水滸故事裡頭燕青的綽號是“一丈青”,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