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主講人簡介:

侯會,1949年3月生,大學本科學歷;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碩導;北京市古代小說研究會副會長。從事小說研究多年,於《文學遺產》、《文藝研究》、《明清小說研究》、臺灣《中山大學學報》、日本《小說研究動態》等刊物發表小說論文多篇。撰有專著《水滸源流新證》、《中華文學五千年》、《世界文學五千年》等。

內容簡介:

《水滸傳》是作家自己的創作嗎?《水滸傳》在成書過程中依據了哪些現實素材?《水滸傳》和史實中的宋江起義有無聯絡?從歷史上宋江36人太行山起義到梁山泊大規模的水上軍事對抗,難道是作家的虛構?民間流傳的水滸故事成型於何時?《大宋宣和遺事》和元雜劇水滸戲對《水滸傳》的貢獻在哪裡?《水滸傳》中為何會出現地理位置混亂現象?歷史上的宋江起義活動於太行山脈與水不曾有任何聯絡,那麼《水滸傳》中的“水”從何而來?洞庭湖鐘相、楊么大起義給了水滸作者以什麼啟發?《水滸傳》的描寫接近鐘相、楊么大起義而遠離歷史上的宋江起義,其依據是什麼?其中哪些因素被作者吸收進了小說?

《水滸》成書過程漫長,由北宋末年至元末明初(甚至明中葉),長達二三百年(或四百年)。無數作者參與了“水滸”故事的創作,施耐庵、羅貫中是其寫定者。小說既有歷史根據,也有民間傳說成分,寫定者的創作之勞更是功不可沒。據《東都事略》《三朝北盟會編》《宋史》等文獻記載,宋江三十六人於北宋宣和年間起義,活動於河北、山東、蘇北一帶,後為張叔夜逼降,改編成官軍,參加了征討方臘的戰役。宋江起義的傳說在民間流傳情況:南宋羅燁《醉翁談錄》中有《青面獸》《花和尚》《武行者》《石頭孫立》等說話篇目;南宋畫家龔開撰有《宋江三十六人贊》;元初話本《大宋宣和遺事》中載有“水滸”故事;元末明初人施耐庵、羅貫中將相對粗糙的原始傳說及早期作品進行整合、再創作。由於他們的參與,才使一部民間作品升格為不朽的文學鉅著。施、羅的寫定之功是不容低估的。(還有學者認為,《水滸》最後寫定時間為明嘉靖年間,出於無名作者之手。)

歷史上的“宋江三十六人”與小說中的宋江義軍差距很大,我認為《水滸》一書的素材不僅來自歷史上的宋江起義,還吸收了其他農民起義史料,其中包括南宋初年的洞庭湖鐘相、楊么起義史料。《水滸傳》一書是以北宋末年宋江起義傳說為框架,吸收了大量農民戰爭、民族戰爭素材,三百年間經無數市井民眾、民間藝人、下層文人的傳誦、創寫,最終完成。

(全文)

朋友們,大家好,歡迎來到文學館。今天我為大家請來的主講人是首都師範大學副教授侯會先生,大家歡迎。《水滸傳》是怎樣寫成的?學界有這樣一個看法,《水滸傳》的寫作過程很漫長,如果從北宋末年算起到元末明初,甚至還有一個說法是到了明中葉,那麼這個過程長達了二三百年,甚至四百年之久。而且呢,說是有無數的作者參與了《水滸傳》故事的創作,施耐庵和羅貫中,只不過是寫定者,那麼這些紛繁複雜的歷史根據和妙趣橫生的民間傳說,是如何演變創作成書的呢?下面我們歡迎侯會先生為我們主講《水滸傳》的成書過程,大家歡迎。

《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這幾部書有的學者稱之為累積型的作品,世代累積型的作品。當然這樣說並沒有得到所有作家、學者的肯定了。我覺得呢,它前邊應該有一個作家群,進行了關於《水滸傳》故事的前期的創作,提供了《水滸傳》故事的一個大致的框架,提供了大量的、初級的水滸故事,最後施耐庵羅貫中在這個基礎上進行加工、再創作,完成這部大書。

研究它的創作過程我覺得很有意思,裡邊有很多謎。那麼最大的一個謎,就是歷史上的宋江起義,三十六人一支小部隊,是怎麼發展成小說中千軍萬馬、大規模的、史詩式的農民起義。我們研究這種變化呢,我想從宋江起義的歷史說起。宋江歷史上實有其人,有很多史書、文人筆記裡頭都記錄了關於宋江的一些事蹟。但是都是零星的、零散的、不成系統的。我們這兒介紹幾條,《宋史》不是最早的資料,我們提幾條最早的,比如南宋有一個著名的歷史學家叫王偁,王偁作《東都事略》,《東都事略》裡頭他提到“宋江寇京東”。京東就是山東,當時有一個人退休官員叫侯蒙,給皇帝上書提建議,說了這樣幾句話:說“宋江以三十六人,橫行河朔、京東,官軍數萬,無敢抗者,其材必過人,不若赦過招降,使討方臘以自贖,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