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償失。
聽見遊世方的口氣軟了下來,陳禾苗的心理平衡一些。今天遊世方被自己這樣斥責、羞辱,做為鄉鎮的土皇帝也夠狼狽了。
“我機票訂了,下午回去,到家再說吧。”陳禾苗的口氣也緩和下來。他知道,要儘快解決這些煩心事還離不開他,如果他抬槓,這事還真棘手。算了,敲山震虎、見好就收,留點面子好相見。陳禾苗電話收了線。
楊總同林芬到建設廳瞭解公司資質升級的事,不在公司。陳禾苗打電話向楊總說了家中的情況,請假五天。楊總很關心,馬上同意他的申請。
陳禾苗又給林芬發個資訊:家裡出事,馬上回去。他知道楊總會同她講自己回去的緣由。
公司距離機場有將近兩個小時的車程。陳禾苗將手頭上急需辦理的事向相關人員做一個簡單的交代。現在通訊發達,很多事也可以在電話裡溝通,不會耽誤事情。他回到宿舍簡單收拾幾件行李,就催駕駛員開車往機場趕。
去機場的路上,陳禾苗才接到弟弟電話。他也是從開富叔電話裡知道母親情況,也知道禾苗今天會回家,他吞吞吐吐說了他的想法。今年生意太差,好不容易接了個外單,現正在打樣板,實在抽不開身。現在哥哥回家,一切憑哥哥做主。他回去,同鎮領導又沒有什麼交情,也解決不了什麼事,等過些日子再回去看望母親。
陳禾苗知道弟弟從小嬌生慣養,家裡的事從來不指望他,講實在也指望不上他。誰叫自己是長兄,長兄如父哦。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八章 故土難離
陳果山是一座低矮的小山包,面積不上二十畝,坐落在學堂村通往北門鎮的公路邊,距離禾苗家五百米左右,四周是一馬平川的水稻田。
陳果山同鎮政府的駐地林厝山遙遙相望,距離不上六里,兩山形狀高度大小相仿,就象平地上的兩個大土堆。山上沒有石頭,全是黃砂土,這對山多石頭多的福建是很少見的。陳果山同林厝山的來歷,還有段美麗的傳說。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北門鎮一帶經常受到還海水肆虐。每年臺風一來,海水倒灌,萬畝良田淹沒,大批房屋被沖毀,百姓流離失所,哀鴻遍野。
當時,一位仙人目睹這一人間慘狀,就撥了根青蒿,挑一擔竹箕,夜夜挑土圍堤填海。眼看圍堤就要完成了,仙人一時興奮,不顧天將破曉,想挑最後一擔土把缺口堵上。當他跨步到了北門鎮時,剛好被一早起拾豬屎的老農看見。老農一聲驚呼,仙人的法力頓時消失了,青蒿斷了,兩土箕的土就灑在學堂村和北門村的村口邊,從此就有了陳果山和林厝山。沒完成的圍堤變成了現在的連江黃歧半島和羅源鑑江半島,缺口就是今天的可門口。可門口內就成了羅源灣,可門口外就是臺灣海峽。
站在陳果山頂上,整個北門鎮的十幾個村莊一覽無遺。清晨,薄薄的晨霧象一條白沙巾把遠處山腳下的村莊系在一起,豪華氣派的現代樓房建築和古樸端莊的明清古宅若隱若現,象一幅淡雅的水墨畫同一幅現代的水彩畫交相輝映。傍晚,落日的餘輝照在遠處波光粼粼的海面上,金燦燦一望無垠,象萬條金龍在追逐嬉戲。
陳禾苗的父親陳長山生前經常說,陳果山是風水寶地,是學堂村的風水山,多次表示自己死後葬在陳果山山頂上的願望。
陳果山之所以叫陳果山,顧名思義,歷史上,陳果山是屬於學堂村陳家的。一九三四年著名的閩東暴動,學堂村的陳家有十幾個人參加了,後來當了紅軍。學堂村成了紅區。北門村是大村,區公所所在地,是白區。兩村相距才六里地,陳果山是分界線。據村裡的老人說,當年葉飛將軍就到過陳果山,站在山頂上拿著望遠鏡看北門村。他鼻樑上有一道槍籽穿過的傷痕,很顯眼。人們知道他是從國外回來的,背後都叫他番仔哥。
“二&;#8226;三”革命失敗後,北門村的大地主,也是北門區的區長林虎強行佔有了陳果山,在山上種了桃樹、李樹,修了小石屋,僱人看護。其實那是區公所監視學堂村的觀察哨。解放後土改運動,陳果山被政府劃撥給了鄉農場。
改革開放以前,陳長山一直擔任鄉農場場長。當時陳果山還種植桃樹,一到春天,桃花盛開,滿山是一片繽紛燦爛的世界,空氣裡瀰漫著桃花的芬香和蜜蜂忙碌的嗡嗡聲。過路的人無不駐足讚歎這造物主的神奇,陶醉在花的世界裡。有的人還不知足,偷偷折幾枝桃花回家插在花瓶裡再慢慢欣賞。
春夏季節,這裡是晨練休閒的好地方。晚飯後,北門村到學堂村的水泥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