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的人群三五結對,流連忘返。這裡沒有車馬的喧囂,只有田野吹來的清爽涼風和陳果山上賞心悅目的桃花桃樹。人們抖落一天的忙碌辛苦,盡情享受著短暫輕鬆的美好時光。
改革開放後,國家經濟得到了大發展,工業與農業的剪刀差更擴大了。家鄉大批的青年不甘心於父輩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田園牧歌式的生活模式,勇敢跨出家門,到大城市甚至國外去闖蕩拼搏。鄉村只剩下老弱婦孺,農產品不值錢了,田地也荒蕪了。作為以農業為主,農作物、農產品為企業支柱產業的北門鎮農場也支撐不下去了,工人的工資發不出來,職工們最後一鬨而散,各奔前程,農場實際上處於倒閉狀態。
桃樹的生長是有周期性的。陳長山退休五年後,陳果山上的桃樹慢慢枯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漸漸消失了。
看著村前昔日桃紅李白、碩果累累的陳果山,變成了雜草叢生、滿目瘡痍的荒涼地,陳長山痛心不已。他同老伴張文妹不顧年歲已高,自己動手披荊斬刺、掘土挖穴種植荔枝。人們笑稱他為當代愚公。經過幾年的辛勤勞動,一座生機盎然的陳果山又回到人們的面前。
荔枝掛果的那年春季,陳長山病倒了,戰爭年代被炮彈震壞過的心臟開始*了。他知道這次躲不過了,很坦然面對死神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