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在君子國是非常難見到的事情,走過去一看,有一個是君子國的官員,另一個是賣菜的,就聽那個賣菜的說:“我菜這麼差,賣您2兩銀子已經很不好意思了,怎麼能收4兩銀子呢?”官員說:“不行,不行,菜太好了,一定要收4兩銀子,2兩銀子絕對對不起你的菜。”結果,就這樣你一言我一語地吵起來了。正好旁邊來了一個老者。老者給他們調解,說你們這樣菜賣不了,也買不了,我給你們想個辦法吧。這時,老者發現旁邊過來一個乞丐(當然君子國是沒有乞丐的,乞丐是從乞丐國來的),老者就說:“這樣吧,官員給出4兩銀子,2兩銀子給賣菜的,另外2兩銀子給乞丐。”這樣就皆大歡喜,圓滿地解決了問題。
從表面上看,這個故事非常符合中國人的邏輯,而且有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但請你仔細想想,這兩個君子的行為會不會導致了某些人不勞而獲呢?“君子國”是傳說中的地方,現實中是否存在“君子國”呢?
我們曾經給一家銷售女性內衣的連鎖機構做諮詢。這類商業企業,管理機構每天都要獲得銷售資訊,以便總部根據每個店鋪的銷售資訊進行採購、貨品調配等的決策。但該企業的資訊化管理滯後,為了獲得每個店鋪的銷售資訊,老闆給每一個店設定一個統計人員,負責統計每天的銷售資料然後匯總到公司總部。店裡面的統計員是固定的,沒有加班工資。由於收入相對較低,這部分員工的流失率一直比較高。
公司新上任的人力資源經理希望解決這個問題,於是建議公司給這部分人設定一部分加班工資,老闆也同意了。加班工資的政策一出臺,就發現剛開始一個月有4~5個人加班工資拿得比較多,第二個月有二三十人拿加班工資,第三個月基本所有人都拿了加班工資,為什麼會這樣呢?
是因為業務的波動而導致大家加班工資拿多了嗎?研究後發現,加班會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工作很多做不完,需要加班;第二種是效率低,做得慢可能也會加班。第一個月有4到5個人拿加班工資,這裡面肯定有人是因為工作多,也肯定會有一兩個人因為效率低拿加班工資。這樣效率高的人看到做得慢的人反而拿到更多的收入,覺得自己吃虧了,所以也慢慢做,拿加班工資的人就越來越多了。現實生活中沒有100%的“君子”,一旦發生君子行為導致另外一些“乞丐”不勞而獲,那麼,“君子”有時候就會變成“乞丐”。
每次做諮詢專案,我們總會約談很多員工,經常會聽到員工抱怨公司的報酬機制不合理,抱怨自己的收入和貢獻不相匹配。從這個角度講,一個好的獎金機制可以讓員工的個人價值得以體現,進而促使公司內產生良性競爭。企業的員工普遍有這樣一個認知,“不患寡而患不公”。對於獎金來說,“不患寡而患不公”主要體現在誰分配了多少的比例問題。而一個好的獎金機制必然是一種相對公平、公正的分配機制,這種分配機制會形成一種公正的文化氛圍。相反,如果無法實現幹好幹壞不一樣的話,那麼,整體效率不但不會提高,反而會降低,上面連鎖機構的案例正好說明了這樣的一個問題。不公平的制度必然會導致人的惰性的產生,如果有人不勞而獲的話就會鼓勵大家都去採取這樣的方式。所以,“公平”是設計獎金的一個重要原則。
發獎金需要注意哪些問題(2)
說到公平,就不能不提到另外一個問題——“標準”問題。因為如果要公平,就一定要有一個“標準”,按照標準執行,才有可能公平。連鎖機構的員工普遍都拿加班費了,是因為效率高的員工覺得不公平。那麼,連鎖機構“加班費”的多少是由標準來進行評價的,這個“標準”就是“加班的小時數”。這個標準表面上是清晰的,但實際上卻存在問題,效率高的人加班少,效率低的人可能加班多,這個標準沒有考慮效率的高低,所以就會產生案例中所說的問題。
由此看來,企業要想做好激勵,必須要注意兩個問題:公平與標準。所謂公平問題就是發獎金的時候需要公平客觀地對待每個員工,使得真正優秀的員工能夠得到獎賞,做得不好的員工沒有獎賞甚至受到懲罰。如果做不到公平,只會適得其反,傷害員工的積極性。而要想做到公平,就必須有一個好的評價標準。要公平地發獎金,就一定要有一個明確的標準,明確的標準是公平地發獎金的必要保障。沒有明確的標準,必然不會公平;有了標準,如果操作得不好也不會公平。
小結
發獎金對於中國企業的大多數員工來說肯定是有效的,而且是一種主要的激勵手段。獎金機制設計得好,可以大大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