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1部分

於這些問題的相互作用而日漸動搖,而後又由於戴高樂對他所說的美國“轉嫁通貨膨脹”進行的憤然反擊而進一步削弱。在這種情況下,尼克松政府發現,除了終止私人市場上美元同黃金的掛鉤關係、爾後使美元與其他貨幣的匯率自由浮動外,別無選擇。從此,佈雷頓森林體系這一在美國財政金融處於鼎盛時期所構築的大廈,現在又由於它的主要支柱再也承受不住其緊張壓力而崩潰了。

20世紀70年代美元自由浮動的詳細情況這裡不做論述,美國幾屆政府努力在不帶來更多的政治麻煩的情況下控制通貨膨脹、刺激增長的曲折過程這裡也不作詳述。70年代,美國高於平均數的通貨膨脹率常常導致美元對德國馬克和日元的疲軟;而在80年代早期,對嚴重依賴歐佩克石油供應的發達國家(如日本、法國)造成沉重打擊的石油危機,世界不同地區的政治動盪,以及美國的高利率又使美元趨向堅挺。儘管這些問題都很重要,並且可能會增加全球經濟的不穩,但是對於我們的目的而言,它們的意義可能比生產增長率的下降——在私營部門這一增長率從(1965—1972年的)降到(1972—1977年的),直至(1977—1982年的)——這一不可阻止的長遠趨勢要小一些。它們的意義也許還不如以下幾種正在發生的鉅變:日益上升的聯邦赤字可以被看成凱恩斯主義式的對經濟的“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