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爾克條約被布魯塞爾條約所取代,簽約國除了英國、法國外,還有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雖然這後一個條約沒有提到德國的名字,但可以說,當時西歐各國(特別是法國)的許多政治家們在感情上無法擺脫的是“德國問題”,而不是“俄國問題”。隨著1948年的到來,他們這種傳統的考慮問題的方法便受到衝擊。在布魯塞爾條約簽訂的那一個月,俄國人從四國德國管制委員會的會議上退席了,聲稱他們與西方人在德國的經濟和政治前途問題上有無法調和的分歧。3個月之後,西方三國為了取締德國的貨幣黑市交易和結束貨幣混亂狀態,宣佈發行新的德國馬克。對此,俄國人做出的反應是,不僅禁止西德貨幣在他們的管轄區內流通,還不許在柏林這個僅離西方勢力範圍100英里的“孤島”上使用。
。 想看書來
兩極世界的穩定與變革(13)
如果說有什麼事件使西方人認識到東西方敵對立場的嚴重性,那就是1948—1949年的柏林危機。華盛頓和倫敦的官員們已在探討,與俄國發生戰爭時如何使西歐各國、美國及其領地團結一致地採取行動。雖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