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劉焉的聲望又很高,和張任套近乎,那當然是為了自己的將來做打算。劉備是聰明人,只怕早已經看出劉虞已經靠不住了,才會另謀出路。
益州是個絕好的出路。
劉協哪裡知道這其中的奧妙?偏聽偏信之下當然會選擇相信徐濟了,恨聲道:"劉備這個小人,枉我還認他做皇叔,對了,他現在在哪裡?"徐濟心中大喜,知道劉協絕對不會站到劉備那面了。
要知道歷史上的劉備飄零半生,直到劉協給了他皇叔的身份之後才漸漸地風生水起,雖然自己現在拿劉備這個皇叔的身份已經無可奈何,但是劉協一旦對劉備心懷惡感,那麼對劉備絕對是個不小的打擊。尤其是現在劉備在益州立足不長時間。聞聽劉協的問話,徐濟連忙道:“聖上,劉備已經隨張任回到了益州,現在正在漢中一帶對抗張繡的軍隊呢。”
這句話徹底地打動了劉協,這大漢的末代皇帝恨聲道:“果然是蛇鼠一窩,沆瀣一氣。”
轉過頭來看向徐濟,誠懇道:“愛卿,日後你定要為寡人抓到這些亂臣賊子!”徐濟肅容點頭,卻知道自己已經在短時間內完全掌握了劉協。
待日後得到了長安和益州,這個劉協再信不信自己,那就沒有必要計較了。而且到了那個時候,徐濟也會有別的辦法來鉗制這個不安心的末代漢帝。
徐濟看了看窗外的天空,長長舒了一口氣。
天下,我徐濟來了!(未完待續。。)
第三百六十三:新的訊息
徐濟在晉陽城休息了兩天之後,便帶著劉協匆匆上路了。史阿當時也是同行了,看來徐濟和劉協說的話起了一定的作用,至少劉協對史阿的態度恢復到了從前,雖然不會再和史阿推心置腹的談所有的事情,卻對史阿能夠保護自己這一點充滿了信任。
不過這個劉協似乎還不太明白,史阿的確實會保護劉協,但史阿保護劉協並不等於支援劉協把持權力。史阿是個聰明人,當然知道劉協若是這麼做絕對是自取滅亡之道,有那麼多的強力諸侯都拿徐濟毫無辦法,更何況是一個小小的毫無權柄的劉協呢?所以可以想見,為了保住劉協的這條小命,史阿日後會第一個跳出來不讓劉協當皇帝,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保住劉協的性命。
徐濟一路向南,經過揚城、平陽、再到聞喜,然後向西來到解良再向南來到蒲坂,準備再那裡坐船渡河到對岸,再徐濟這段行路的時間裡,幷州已經展開了行動。先是於扶羅和呼廚泉兩兄弟,他們兩人帶著自己的軍隊跑到了雁門關,在那裡囤積軍糧和武器裝備,顯然是要把這裡當成抵禦鮮卑人入侵的大本營。
雁門關的軍隊已經接到梁習的命令,對於扶羅的行為採取默許,不過他們卻在對於扶羅的軍隊進行暗中的監視。
正所謂“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誰知道於扶羅會不會反過來勾結鮮卑人?
梁習這麼做當然有這種理所當然的理由了。反正於扶羅早晚也是兗州的敵人,算是未雨綢繆吧。
至於徐晃,更是帶領自己手下新訓練的幷州軍隊開始在河西之地準備抵禦羌胡。自從丁原身死、呂布這戰神離開幷州後。幷州便成了一塊無主之地,張揚和王匡都是無能之輩。因此,幷州周圍的草原異族無不蠢蠢欲動。現在兗州軍在幽州和草原民族開戰。而徐濟發誓要驅逐草原異族到底的豪言壯語不日就會傳遍整個草原,那些草原異族一向看不起漢人,得知了這個訊息的他們又豈會善罷甘休?
大戰根本不可避免。而徐晃新組建的幷州騎兵必將會受到這血與火的考驗。不過徐濟卻對徐晃充滿信心,歷史上的“五子良將”又豈是易與之輩?拋開武功不說,但從行軍打仗來說,只怕還比歷史上劉備所謂的五虎上將還要高上一籌!經過幾天的趕路,徐濟的軍隊此時便已經接近黃河,渡過黃河再向西便是馮翊,那裡已經接近長安。算是王允的地盤了。
徐濟渡河當然不會明目張膽,而是分期分批渡河。
在渡河之前。徐濟已經預先聯絡了一直在長安附近遊蕩、此時正在自己的對岸、美其名曰是在尋找失蹤的自己和劉協的幽影頭目,要他想辦法弄船。這個叫徐威的幽影頭目在弄來船之後卻一陣的犯愁,到底要怎樣掩護徐濟的五千軍隊悄無聲息地渡河。畢竟是五千人的軍隊,太明顯了。
王允那個老狐狸一直沒有放棄對徐威這一千人馬的監視,雖然不敢明目張膽地*近,但是總明有斥候在遠處張望,要是徐濟五千大軍渡河的話,一定瞞不過王允的眼睛。徐濟卻命令徐威打著過河尋找劉協的旗號大張旗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