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部分

徐濟急忙行禮:“固所願也,不敢請耳。文烈正該聆聽老師教誨,文烈這數月來也有許多不解,正想請教老師。”

於是徐濟和陳到便在鹿門別院安置下來,此時徐濟方知陳到實際上是司馬徽的遠房表親,陳到自小便父母皆逝,司馬徽暗地裡資助方才讓他不至於流落街頭。

熹平五年,鹿門別院改了門庭,換為鹿門書院。

徐濟正視成為司馬徽的第一位弟子,這位好好先生開始教導徐濟學識。

而這一天,也正是徐濟年滿7歲的時候,一切都在穩步進入歷史的謀劃,而漩渦的中心潁川也迎來了新的一年。

第二十三章

五年夏四月癸亥,大赦天下。

益州郡夷叛,太守李顒討平之。復崇高山名為嵩高山。大雩。使侍御史行詔

獄亭部,理冤枉,原輕系,休囚徒。

五月,太尉陳耽罷,司空許訓為太尉。

閏月,永昌太守曹鸞坐訟黨人,棄市。詔黨人門生、故吏、父兄、子弟在位者,皆免官禁錮。

六月壬戌,太常南陽劉逸為司空。

秋七月,太尉許訓罷,光祿勳劉寬為太尉。

是歲,鮮卑寇幽州。沛國言黃龍見譙。

儘管中原早已經是亂象叢生,但是荊襄還是一副太平盛世的模樣,時任荊州刺史的王叡,字通耀,是琅琊郡臨沂人。作為刺史,不論蠻夷的問題,還算得上是稱職,不過也就是稱得上,終歸是一副士子做派,好清談,政務卻也就是一般,錯非荊州有大江這道地利,這荊襄九郡還真不好說會如何,荊襄這些世家十分排外,最是看不起外來的人,徐濟數月來也算看得明白,第二次黨錮顯然已經不遠了,靈帝這一次大赦天下無非是用來粉飾太平安定人心的,但是公然賣官的事情也恐怕不是那麼容易就能掩蓋的。

怨聲載道雖然還不至於,但是清流士子的風評確實還是直指昏君。而荊襄九郡說白了其實也是國中之國,政令不通,地方割據的局面早已形成只不過還披著受朝廷指派的外衣罷了。

鹿門書院已經愈發的壯大,原本只有龐家子弟在此就學,隨著司馬徽和龐德公不時的講學吸引了許多世家將他們的子弟送來這裡進學之後,原本安靜的鹿門山變得書聲琅琅,幾乎荊襄一帶的望族都有子弟慕名前來,而司馬徽更是大開寒門士子的就學之路,甚至不惜親力親為的教導,徐濟作為弟子自然是鞍前馬後,畢竟司馬徽年紀漸漸大了,雖然還沒到老朽卻也不是可以時常操勞了,徐濟也正好藉此機會見識一下荊襄未來的中流砥柱們。

而徐濟見到的第一個便是向朗,向家在荊州也是排的上名號的望族,而今的向朗也不過是十幾歲的少年,卻也是經歷坎坷,幼年喪父,是其兄長撫養其長大,說他是望族子弟其實也就像是郭嘉一般,空有望族之名全無望族之實,更沒有趾高氣揚的做派,儘管只有十歲卻也是恭敬收禮,一派謙謙君子的處事風格。看到向朗,徐濟不由得想起另一個人,荀彧,不論為人處世還是待人接物,風格都如此近似。

之所以徐濟記得向朗這號人物還是那篇名滿後世的《出師表》裡提到的向寵是向朗的表親兄弟的兒子,而從向朗那裡得知他的表親兄弟也很是嚮往鹿門書院,只是礙於他必須致仕來供養家裡所以無法前來,徐濟除了深表遺憾也沒什麼辦法,畢竟出名的是他那位表親哥哥的兒子而非他所以徐濟倒也不甚在意。而向朗對於徐濟這位司馬先生的唯一弟子也表現的很是尊敬,所謂先入門就是兄長,即便其實徐濟比向朗小了三歲還是理所當然的笑納了向朗叫他一句師兄。

而就在這一年即將結束的時候,一封來自潁川的信帶給了徐濟另一個驚喜,郭嘉在信中寫到因為第二次的黨錮,潁川的世家不得不再次選擇蟄伏,顯然正如徐濟的預料,這一次的風暴顯然只是試水,世族的力量還不足以對抗皇權,漩渦的中心點現在看似平靜,其實不過是在醞釀更劇烈的風暴,徐濟沒有忘記十二年後的黃巾起義,看起來漫長的時間無法給徐濟半點安全感,現在徐濟仍然是螻蟻,即便他籠絡了郭嘉荀彧,甚至自己還是司馬徽的弟子,但是這些在亂世裡恐怕不如一把快刀來的行之有效。

還是太弱小了,徐濟深深的這麼認識到,畢竟不是世家的後代,自己手無權柄又無錢糧,還需要太多太多的東西來支撐起他的生存,而他或者說司馬徽的理想在自己生命都無法保證的情況下是毫無意義的,這是徐濟不同於那些狂信者的地方,他清楚地知道,只有活著才有可能去完成夢想,否則,夢想就永遠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