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陲,儘管一直在抵抗犬戎等異族,但其生活狀態卻是和西戎一直處於雜居的狀態。秦以遊牧為生,與這些所謂的“夷狄”雜居,或者說,它本身就是夷狄。所不同的是,它積極地向中原靠攏,而其他各族卻是一味地侵略和掠奪。所以《春秋·穀梁傳》把秦稱之為“狄秦”,一口斷定“秦人,夷也”。秦與周邊戎狄這種既共處又鬥爭的複雜關係,決定了秦的文化風俗打上了濃厚的戎狄的烙印。這是秦的歷史,是褪不去的。
不僅如此,秦宣太后在各種外交場合還公然拿男女之間的苟且之事當例子。公元前二百二十九年,楚國攻打韓國的雍氏,韓國派使者向秦國求救兵。秦宣太后要挾韓國使者給秦國一定的好處作為出兵救韓的條件,她說:“我服侍惠王時,惠王把大腿壓在我身上,我感到疲倦不能支撐。他把整個身子都壓在我身上時,而我卻不感覺沉重,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這樣對我來說比較舒服。秦國幫助韓國,如果兵力不足,糧食不多,就無法解救韓國。
《中國曆代黨爭》第一章(6)
秦建國之前,乃至在春秋三百多年的時間內,和諸夏各國幾乎沒有往來,完全處於隔絕狀態。這種局面直到春秋末年的秦穆公,甚至是秦孝公時代才被打破。也許是因為秦世代忙於與戎狄爭鬥和廝殺,沒有時間更沒有精力東顧,也許是因為黃河橫亙中間,淆山南北綿延,阻礙了交通,隔絕了資訊。不管怎樣,秦在文化方面幾乎沒有受到諸夏所謂的宗法文化的影響,卻是一個鐵定的事實。
由於受戎狄習俗的影響,秦人的文化和風俗一直是原始的,素樸的,或者說是野蠻的,保留著大量的母系社會的痕跡。《商君書》中說:秦人的野蠻在於其還沒有經過人文教化,父親不像父親,兒子不像兒子,兩個人在一個床上睡覺。這在中原各國看來,簡直就是不可思議。《商君書》中還說:兒媳婦給孩子餵奶的時候,竟然不避開自己的老公公,撩起衣服來就喂,乳房袒露在外面。商鞅變法中有一條禁令是:“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內息者為禁。” 可見,至少在商鞅變法之前,秦國還沒有孝悌之道和所謂的男女有別的觀念,公公、婆婆、兒子、兒媳婦、小叔子,大家都睡在一張床上。直到變法以後,才男女有別。
男女無別,角色混亂,導致了秦人民風的開放,從王室貴族到普通百姓莫不如此。比如,秦宣太后,是秦惠文王的妻子,秦昭王的母親,曾一度權傾朝野,統治秦國將近三十多年。但她又是一個私生活*的女人,簡直到了人盡可夫的地步。他的丈夫秦惠文王死後,身為太后,寡婦之身,卻和義渠戎王偷情*,還生了兩個私生子。這種事情在當時的秦國好像並沒有引起軒然大波和街頭巷議,史書中也沒有任何掩人耳目之辭。可見當時秦國的民風本就如此。《戰國策》上記載,宣太后包養了一個情夫叫魏醜夫,每天上朝的時候都把他帶在身邊,還大言不慚地向庭堂上的大臣宣佈:“我死了,一定要讓魏醜夫給我陪葬。”宣太后以一國太后之尊,公然宣稱要以情夫為之陪葬,這在史書的記載上僅此一例。
第三節 儒學那些事兒
西方的政治,常隨著學術思想的轉移而轉移,而中國的學術思想則是隨著政治的轉移而轉移。所以政界各國並立就導致學術界各派並立,政界主張統一了則導致學術界的主張統一,在戰國末年的時候,雖然還有標新立異的學術派別出現,但是還不到十年就泯滅了。始終興盛不倒的只有儒學。而學術界進步的跡象,也就自然的停滯了。現在把這些學術流派的發展始末整理如下:
一、儒學的教育試驗
儒學的推行在孔子去世之前就開始進行了。孔子的七十多個徒弟,遊歷於各諸侯國間。公元前四百七十九年孔子逝世,子夏與眾同學在孔墓守孝三年。公元前四百七十六年,三十二歲的子夏來到龍門西河,普及儒學教育長達五十五年。子夏在西河設教,堅持以“讀書育人,安國保民”為教學宗旨,用“學以致用”的教學方法教育學生,教學內容基本為:講“六經”(詩、書、樂、易、禮、春秋),進行文化知識教育;講儒家經典,進行倫理道德教育;講《春秋》,進行形勢教育。子夏住在西河的時候,魏文侯請他講授儒家學說。後來段幹木和田子方都相繼成為魏文侯的老師,從此以後儒教開始在西河興盛起來。魏文侯時,開始設定博士一官,這是第一次以國家的名義推行儒學。秦始皇征服天下後,焚書坑儒,民間的書,都被付之一炬,並且頒令民間有想學法令和知識的,都要跟博士官學習。秦國傳承了魏國的制度,也設定博士一官,漢代的大儒孫通、張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