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部分

還有一點,“對知###不懶惰”是今後能夠獲取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一旦覺得自己可能搞錯了,就要恢復到初始狀態,就必須站在別的前提下重新思考。可是,“對知###懶惰”的人不那麼做,特別是那些所謂的精英人士,這種傾向會更強烈。例如,精英人士的代表人物,也就是那些高階官僚們一旦宣佈了“景氣到了谷底”,其後經濟景氣即使持續變冷,他們也不會再思考自己當初宣佈的前提是否錯了。這種事情在民間也是如此,“對知###懶惰”的精英人士們害怕失敗,所以從不反思自己是否錯了。

然而,如果是為了站在客戶的立場而提供有附加價值的服務和商品(如果是官僚,就應該站在國民的立場來制訂政策),就應該很正直地承認自己的錯誤。並且,必須試圖迅速地進行方向轉換。例如,證券公司的個人業務部門,就應該坦誠地說“先生,雖然前段時間我覺得某個公司的股票會上漲就勸您買入,但是現在看來那是錯誤的。非常抱歉。實際上,真正好的不是某個公司的股票,而是把在世界範圍內那些發展強勁的行業和強勢公司、優秀公司的股票放在一起做成的基金比較好,現在我向您推薦這個東西,請您購買。”現在的確是這樣的時代了。如果你這樣說,那麼你的客戶一定會非常高興地購買,事實上,這種基金在過去的30年間,每年的運營收益都超過了10%~30%。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因循守舊、固步自封的公司註定要被淘汰

我曾經做過一次試驗,把日本的銀行和香港的銀行做了一個比較。我到銀行視窗和他們商量說,“我現在有300萬日元,怎麼辦好呢?”結果所有日本的銀行給我的回答都一樣:“請存入定期存款吧。”

而我去香港的銀行的時候,他們大概都會問我“這是什麼###質的錢?除此之外你還有多少錢?”並且會把話題會轉為“用這筆錢進行風險投資可以嗎?”我一般會嘗試著回答說“我一共就有3000萬日元的金融資產。”於是他們會建議說“這樣的話,請在我們這裡存其中的1/10。並因此,我們會借貸給您這300萬日元5倍的錢。您可以嘗試用1500萬日元做一下這類產品投資。”本來是想去問他們怎麼運用這筆錢,但不知不覺間就變成了他們如何把錢借給我。這已經不是單純的銀行了,而是站在顧客立場上的金融顧問、資產運用顧問。

另一方面,日本的金融機構,無論是銀行還是郵局,都是依照供給者的邏輯,向所有顧客推薦定期儲蓄。然後再根據當時的狀況向顧客提供一些餐巾紙,保鮮膜之類的贈品。可是,我覺得不能就這樣被糊弄了。透過這個試驗,我再次痛感像日本這樣的金融機構將註定會被淘汰出局。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在全世界範圍內有8000種以上的金融產品,而大多數的日本銀行員工能說上來的不超過5個。而且,所謂優秀的員工,只是那些會反覆幾十次登門勸說,堅持讓你把錢存入定期存款的人,可是這已經遠遠地落後於時代了。而當你有困難找他們借錢的時候,他們反而不會借給你。即使偶爾借給你時,也會要求抵押。如果你嘗試對銀行說,“你們不是來我們公司好幾十次了嗎?不是把我們公司從頭到尾看了個遍嗎?我們公司也許沒有什麼抵押品,但我們不是有這樣優秀的技術嗎?”他們會決絕地說,“不管怎麼樣,沒有抵押,我們就不能把錢借給你們。”這就是日本的銀行。但是這樣做,算得上真正的金融機構嗎?至少我不這麼認為。

更要命的是,日本的銀行即使進入了現在這個金融制度改革的時代,也仍然不能邁出改革的一步,從供給者的邏輯、工業化社會時代的行為方式中解脫出來。換言之,在數字網路社會,軟實力已經成為最大的經營資產,但是他們根本不明白這一點。因此,日本的銀行職員並沒有評價公司軟實力的能力,他們也不可能做到“根據這個公司的軟實力進行借貸”的融資方法。可是這樣一來,現在的這種“知###藍領”層面的日本銀行員工,每年1200萬~2000萬日元的薪水就將無法維持了。如果他們工作方法只是一味地對所有的顧客說“請存入定期存款”,那麼他們就和快餐店賣漢堡的沒有什麼區別了。

也就是說,這樣的工作能力,在第三產業中也就屬於那種年薪300萬日元的第一個型別。實際上我想說的是,在如今的數字網路社會,如何讓社會上那些成功的關鍵點能夠更徹底一些,讓人們更清楚。

現在,日本企業把過去那種曾經用於大量生產高品質並且輕薄短小的製品的工業化社會經營體系,直接照搬到了第三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