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這三個大事件意味著,計算機把世界連在了一起,廉價的作業系統已經進入了普通家庭,而且電視節目也可以在世界範圍內同步播出了,我們從此進入了能夠超越國界共享資訊的新時代。比爾·蓋茨,從一個普通的事業家,一躍成為了世界首富!

在“Bbefore·Ggates1年”(蓋茨前一年,也就是1984年) ,在得克薩斯州的奧斯汀誕生了如今能在網路裝置領域稱王稱霸的,年營業額2兆日元的Cisco Systems公司。以及在個人電腦領域堪稱世界第一的Dell公司。另外,Dell的競爭對手gateway2000,也在1985年9月開始踏上創業之路。

讓我們來看看在這重要的13年裡面日本都做了什麼?1988年是泡沫經濟的巔峰時期,光是東京的地價就超過美國全國的地價。還有很多調查機構出具各種報告預言說,日本國土狹窄,資訊高度集中,這就意味著會有價值,所以將能夠集結全世界的財富,所以股票價格(日經平均)能夠達到6萬日元。而股市於1989年12月到達頂點後,因為政府開始實施針對不動產行業的融資的總量規制和視窗規制政策,東京的地價就此一路急速滑坡,跌落下來。可是即使如此,人們還停留在“西線無戰事”的狀態中。而1992年,我則在一份月刊雜誌上撰文說,到了1995年末,東京都的地價只會是原來頂點時的五分之一。

政府立刻對此表態說,“那樣的言論只會煽動不安”,並決定不採取任何政策措施。到了1993年,經濟企劃廳卻發表了經濟景氣的“谷底宣言”。為了刺激經濟,政府反覆實施了一系列大型的公共事業投資,而這只不過是要在本已惡化的實體經濟上面蓋上蓋子而已。東京都的兩個信用組合的崩潰,關西的泡沫銀行群的倒閉,就像是從那個蓋子的縫隙中流出來的膿一樣。在這些事件的背後,又或多或少都能夠讓人感覺到黑社會影子的存在。因此,當時那些狀況也被世人稱為“黑社會·重組”。這麼說的原因是,借貸的都是些社會上非常可怕的人,回收幾乎是不可能的。最極端的例子就是“住專(住宅領域的專業金融公司,譯者注)問題”,爭論了半天,最終的結果還是把這麼一筆爛賬記在了國民的身上。雖然做了一個幌子似的回收機構,號稱要用15年解決問題,而實際上消失在黑暗中的42兆日元並沒有歸還的可能了。這也能算是解決了問題?1996年到1998年,曾經是號稱“20個大銀行”中的兩家已經消失了,四大證券公司也剩下三家了。實際上,那個時候活躍在東京的都是些外國的投資銀行,東京證券交易所早變得“溫布林登化”(只出借場地而選手全是外國人)了。而在這些事情發生的同時,政權也發生了變化,“借貸緊縮”成為了1998年的流行語。即使是在這樣的狀況下,政府也還是向銀行體系注入了60億日元的公共資金(稅金),並且公開宣稱不良債權的解決“已經看到了希望”。更有甚者,政府覺得經濟不景氣的根源是由“買方緊縮造成的”,因此計劃給居民配發商品券,號召大家去購物。這麼做簡直和那些夜店常用的欺騙手法沒什麼兩樣。這樣一來,別說是剛才提到的“黑社會·重組”,就連政府設想的政策手段,在某種感覺上也和黑社會的手法變得相似了。

知性力 序言(大前研一)(2)

另一方面,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日本還在謳歌自己的經濟春光明媚的時候,美國經濟的不景氣確實已經到了谷底。由於里根總統實施了稅制改革以及規制的廢止、年金改革(401k計劃)等措施,帶來了產業消失和大量企業裁員,引發了高達兩位數的失業現象。也許在那些外國人眼裡,1985年是美國最糟糕的一年。可是,就在這一年,蓋茨(Microsoft)、錢伯斯(Cisco Systems)、麥克尼利(Sun Microsystems)、戴爾(Dell)、韋特(Gateway2000)、埃裡森(Oracle)等人,開啟了從來沒有被人們發現的新世界的地圖,在車庫裡開始實施了胸中的那個創業夢想。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最艱苦的時候才是事業的機會”。這些高科技風險創業的英雄們,相互之間並不認識和了解,他們也都只不過是本能地感覺到,新的科學技術具有能夠破壞由那些傳統的大企業建立形成的既有秩序的力量。

日本的經濟低迷對於挑戰者來說是個機會。在日本,政府實施的規制放鬆也不如1985年美國里根總統做的那樣徹底。可是,數字網路技術具有潛在的破壞力,能夠把那些所謂的規制變成為沒有實質意義的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