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部分

的境界:這是解脫自在最好的範例。共八句:“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五、佛道:這是菩薩的理想和目的,也就是解脫自在的終極圓滿。共三句:“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最後一段是“流通分”,即一般所稱的“結論”。共十四句:“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心經》在所有的佛經之中,是文字最精簡、組織最嚴密、內容最豐富的一部經,我們既可以因它而理解佛法,深造自得,也可以把它當成修行的法門來用功,更可以為求感應而虔心持誦。原因是這部經主在開顯大乘的“空”義,深廣而微妙,我們可以由此而理解深究佛法。而我們自己若能瞭解“空”義,信受奉行,也可離卻煩惱;而且持誦本經,使鬼神了知“空”的道理,又能度鬼神得解脫,所以,持誦《心經》可以自利利他,冥陽兩利。

下面簡單介紹《心經》的來歷。根據印順老法師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記》說:“此經本是《般若波羅蜜多經》中的心要,在六百卷的《大般若經》裡,有《學觀品》,此品有與本經幾乎完全相同的文句,不過不是觀自在菩薩說的,而是佛直接向舍利子說的。此經應該是《大般若經》裡的精要部分,古德為了易於受持,特地摘出來單行流通,所以名為《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東初老人著的《般若心經思想史》也說:“《心經》是六百卷《大般若經》的精要,也是《大般若經》的結晶體。《心經》雖不攝於《大般若 經》內,但在《大般若經》第二會第二分《觀照品》第三之二,其異譯為《大品般若習應》第三的一段,頗與《心經》類似。有說這段原文該為《心經》的原型,或說《心經》是根據這段文而組成獨立的經典。於此不特可觀見《大般若經》的精要,亦可窺見《心經》組織的來源。”。 最好的txt下載網

聖嚴法師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記(3)

歷來《心經》的譯本很多,自姚秦鳩摩羅什翻譯之後,一直到宋朝的施護為止,可以查考的,一共經過十一次的漢譯工作,前後經過的時間約六百年。現在我們一般講誦流通的是由唐朝玄奘大師所譯的《心經》,全部為二百六十個字。

序論

【觀自在菩薩,】

觀自在,在梵文佛經中稱為“阿縛盧枳帝溼伐邏”,在中文佛經中的譯名則有好幾種,大家最熟悉也最常稱的就是鳩摩羅什的舊譯—觀世音,玄奘則新譯為觀自在。

前面說過,《心經》的原型,在《大般若經》裡本來是佛陀向舍利子說法,可是到了公元四五世紀《心經》成立之時,密教正流行於印度及西域各地,觀世音菩薩的大慈大悲,廣大靈感,應化無礙的威神之力,早已成為密教信仰的中心,所以就把觀世音,即觀自在菩薩,奉為《心經》的說法主了。

菩薩是依德立名的,依般若觀慧而已得自在的菩薩,即名觀自在菩薩。這位菩薩以甚深的般若(智慧)來觀照五蘊,知道五蘊本就是空的。由於證悟了空性,一切的苦難對這位菩薩而言都超越了。我們佛教徒有很多人會念《白衣大士神咒》,此咒的後面是這樣說的:“人離難,難離身,一切災殃化為塵。”怎麼有這樣大的力量呢?是因為咒中稱念了觀世音菩薩名號的緣故。本經的觀自在菩薩,就是觀世音菩薩,所以我們一心念《心經》也能夠“人離難,難離身,一切災殃化為塵”。但是,話又說回來,如果唸的人未能徹底了悟空義,那麼災難只是暫時離開,以後難保不會再來。

觀自在,觀什麼自在?只要用修行的方法觀照,就能夠得自在。從《楞嚴經》裡我們知道,觀世音菩薩的修行法門是耳根圓通,也就是因聽聲音而入三昧,因聽聲音而解脫自在。這個“觀”,可以用耳朵、眼睛、鼻子,也可以用身體。不過從修行的方法來講,用耳朵來“觀”,最容易讓我們去煩惱證菩提。

我在指導禪七(做七天佛教的功課。—編者注)的時候,如果有人打坐著魔,不由自主地哭笑吵鬧,通常我都教他躺下來,把眼睛合上,心裡什麼都不要想,只用耳朵靜靜地聽,聽四周的聲音,遠處近處各種聲音,不需多久,他就會安靜下來。所以用耳朵聽,是最容易使心安定的修行方法。

“菩薩”是梵語“菩提薩埵”的略稱,中文的意思是“覺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