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視野,提出研究院的發展經營既要面對國內,更要在改革開放中開啟國門走出去,走向世界。搞火箭的就要找國際上業已形成的商業衛星發射市場,要橫下一條心擠進去,打破歐美對這個市場的壟斷。面臨的形勢是嚴峻的。建國初期從國夕「回來的專家們都已年近古稀,建國時期參加工作的幹部、工人、研究人員都已臨近退休年齡,年齡的增長,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規律。建國後的第一個退休潮不僅僅湧向研究院,而且卷向了整個中國。軍隊的百萬大裁軍,上千名紅軍、八路軍時期的高階將領紛紛離休。研究院的第一代領導張鈞、張鐮斧都已離休,大批的老專家退居二線,老工人、老幹部、老科研人員、技術骨幹都退了下來。十年“文化大革命”,整整耽誤了一代青年知識人才的培養,各個學科的人才斷層,遍及全國各科研部門。50 年代初來院的那一批大學生大都50 多歲了,卻沒人能接下他們的工作。科研裝置的老化也是大問題,這些四五十年代生產的在當時還算先進的儀器、儀表和機床與歐美髮達國家相比整整落後了一代甚至兩代。令人著急的是研究院連人頭經費都要找米下鍋,國家下達的任務也進人了更新換代期,那都是需要花大錢的呀!社會上的一些人士甚至一些高層官員,還說搞導彈、原子彈、火箭把國家搞窮了,為了加速國家建設,應把投人這方面的錢投到國民經濟的急需上,這樣也許會讓我國的經濟發展更快。這些不瞭解現實情況的猜疑指責,真有點像1960 年北戴河會議上關於尖端國防工業應該下馬的論調啊!1986 年,研究院已斷了百分之八十的“皇糧”,經濟困難把王永志和研究院逼上了梁山。
3 語驚四座與走出國門(1)
要不要發展國防尖端武器增強國家防衛實力,這是有關國家存亡的大事啊!鑑於當時對突破尖端技術的指責、藐視,對下海撈錢一片叫好的浮躁潮流,有中國火箭###之稱的屠守鱷、梁守梁、盧慶駿、謝光選、陸元九及研究院第一代領導張鐮斧聯合上書中央,陳述當前國防尖端技術的發展情況。此上書得到鄧小平的高度重視,當即批示給國務院總理。小平批示是:“請紫陽同志酌處。我認為這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隨即國務院會同航天工業部召集了有關部委負責同志來研究院實地視察調研,後又在中南海舉行座談會。作為航天工業部的代表,王永志在會上首先發言,他在簡要介紹了我國航天事業研製的情況以及中國航天發展的必要性後說:“我國28 年投入國防尖端武器的經費只有28 億元,只相當於美國1984 年一年投人此項經費的30 % ,蘇聯1984 年一年投入的25 %。28 年用美蘇一年的30 % ,我們就是用這麼一點錢,建立了自己現代的國防威懾體系,建設了眾多航天工程,從而讓中國贏得了小平同志所說的在世界上有影響的大國地位,不僅換來了20 多年的和平建設時期,還恢復了國家在聯合國的合法地位,中國成了世界宇航聯合會的成員國。雖然當前世界形勢趨於緩和,但任何一個國家也沒有麻痺到不設防的地步。在美蘇兩國都在著力於提高武器技術效能,增大威懾力的情況下,如果我們把軍轉民只理解為只搞民不搞軍,而不致力於提高武器的效能,到時候一旦國家有事,就會既無招架之功,更無還手之力,我們怎麼向人民交待呢?〃
“講得好,如果現在沒有‘兩彈一星’,中國會是什麼樣子,我們可不能得而復失啊!”張愛萍老將軍敲著柺杖激動地第一個挺身而出支援王永志的發言。著名政治經濟學家許滌新說:“我國航天工業經過了30 年的努力,已躍居世界先進行列,已經成為我國工業體系中的支柱產業。為壯大我國工業體系,我們必須繼續大力發展這個支柱產業,在我國數以千計的工業領域,我們只有一個半領域達到世界先進水平,航天就是唯一的一個。”
宋健同志說:“社會各界的一些流言蜚語說三道四的話,多半是對我國發展航天事業的不瞭解,不知情,這也難怪,一旦他們知道了,那些話自然就消失了。航天戰線是對國家作出了傑出貢獻的一條尖端戰線。”
“對,對,我們今後再也不聽那些話了,我們更要多多交流、理解,相互溝通呀。”座談會上一些專家們說著道歉的話,會議開得非常成功,與會者們達到了共識,還向國務院領導提出了支援推動航天事業發展的很多好建議。
不久,一些重大航天工程紛紛立項上馬,被中止的一些型號又恢復研製,而研究院自籌資金啟動了“長二捆”火箭的研製工作。
隨之,王永志提出了“火箭研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