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研製的絕密情報。儘管華盛頓聲稱:“要使中國共產黨人在核方面的研製絕育。”但中國“兩彈”的自主研製卻扔開了仿製的柺棍,走上了獨立自主發展的大道。
美國仍不甘心地在我國周圍建立了20 多個監聽站、30 多個測向站。而蘇聯也同樣害怕中國人造出原子彈、導彈,也想對我國“兩彈”的研製進行阻止和干擾。這反而更加激起了二機部九院人和一分院航天人以“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的大無畏英雄氣概造出自己的原子彈、導彈,打破他們的核壟斷和核訛詐的決心。其實周總理在開羅回答那個記者的問話時,中國原子彈的設計方案早已於半年前完成,鈾濃縮工廠已經生產出第一批合格的產品。聶帥向一分院佈置的原子彈運載工具― “東風二號甲”導彈的設計方案也完成了。
2 第一個科學的春天(1)
國防工業系統正在貫徹被鄧小平同志稱為科學工作憲法、由聶帥親自主持擬定的《 科學十四條》 ,全稱為《 關於自然科學研究機構當前工作的十四條意見(草案)》 。這個具有劃時代戰略意義的檔案,是針對前幾年出現的對科研工作及知識分子的極左傾向,進行糾偏、撥亂反正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檔案,經中央批准後下發全國貫徹執行。按現在的說法就是在科研戰線來一個思想大解放。這個檔案的主要內容是:
一、科研機構的根本任務是出成果、出人才。
二、保持科學研究工作的相對穩定。
三、正確貫徹理論聯絡實際的原則。
四、要從實際出發,制定和檢查科學工作計劃。
五、科技人員要在工作中發揚敢想、敢說、敢幹,但又要與嚴肅性、嚴格性、嚴密性結合的“三敢三嚴”精神。
六、保證科技人員每週用五天的時間搞科研工作。
七、採取措施,著重培養青年科技人員,對有突出貢獻的科學家和優秀青年科技人員,要重點支援、重點培養。
八、科研部門要與生產單位、高等院校加強協作和交流,共同促進科技進步。
九、在人力、物力、財力的使用上,要發揚勤儉辦科學的精神。十、科學工作中,提倡自由辯論和不戴帽子、不打棍子、不貼標籤的“三不主義”,允許保留意見,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繁榮科學文化的方針。
十一、知識分子“紅”的初步要求是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為社會主義服務,並強調“紅”與“專”要統一。
十二、要根據知識分子的特點進行細緻的思想政治工作,各級行政和政工幹部要特別強調為知識分子服務。
十三、領導幹部要大興調查研究之風,逐步從外行變為內行。十四、科研單位要在黨委領導下,貫徹由科技專家負責的技術責任制,基層黨組織起保證作用。
檔案的要點,一是落實知識分子政策,糾正政治運動和學術批判中“左”的錯誤,鼓勵科技人員走又紅又專的道路;二是整頓科技工作的規章制度,保證正
常科研程式;三是改善黨對科技工作的領導。
這個檔案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討論時,聶榮臻在彙報中滿含深情地說:“近一年來,我老是在考慮,怎樣使我們的科學發展得更快一些,現在出現的一些嚴重的偏向,妨礙著我們出成果、出人才,我們各級領導部門是有責任的。科學研究與生產不同,工業生產中,機器是轉動的,不管怎樣,幹活與不幹活一眼就能看出來。農業生產搞得好不好,收穫時馬上就能反映出來。科學研究是以探索未知為目標的創造性勞動,想法在他的腦子裡,不調動他的積極性,或他本人思想苦悶,就拿不出成果來。他表面上在做事情,其實腦子在怠工,你也沒多大辦法。因此正確執行黨的知識分子政策,貫徹‘雙百’方針,調動廣大年老、年輕、黨內、黨外科學工作者的積極性,就顯得十分重要。”
那天會議毛澤東沒有參加,由劉少奇主持。與會政治局委員都認為這是個好檔案,給予了肯定。
李富春說:“檔案中所提的問題帶有普遍性,不僅科研是這樣,文教、高等院校裡也都存在這種情況,工業上也是如此。我建議可發給工業部門試行、貫徹執行。”
鄧小平說:“我看是個好檔案,可以試行,很有必要。試行後在實踐中加以修訂補充,使其成為科學工作的憲法。我只提一點意見,黨的領導方法內容可以充實。怎樣創造一個生動活潑、人心舒暢的局面?我看就是要老老實實當勤務員,為科學家服務,替他們解決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