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顯飯さ匾渙玖駒刂仄�蛋嵩送遼繳扯牙椿乇汲邸�
在工程兵戰士高舉的鐵鋤、十字鎬下,南苑地動山搖。
打夯機的呼吼夯實砸平地基,挖掘機鐵臂卸下的混凝土把一個個坑窪填平。
幾千工程兵戰士的雙手,攪起天翻地覆的建設高潮,正將掛在院部辦公室牆上的中國火箭城代號“8102 ”的藍圖,化成幾十幢航天樓的崛起,圍城而過的柏油路上車如流星。
1 指向勝利的旗幟
1964 年的春天依然是大雪紛飛,而大雪下的南苑一樹樹早開的桃花卻探出了一分院的大院,給人帶來春來早的喜悅。剛剛走出了三年自然災害的中國大地暖氣在升騰,人』 臼也在早春的笑顏裡復甦。1964 年,一分院面臨著一個選擇,而這個選擇所提供給他們的是一個更加廣闊的天地,更加能施展其聰明才華的舞臺,那就是要在繼續追趕世界各主要強國的戰鬥中,力爭使中國成為擁有戰略導彈和核武器的大國。讓中國的聲音震動世界,就是要世界知道中國說話是算數的。這是中國百年曆史大轉折豎起的里程碑,而一分院科技戰線上的每一個人都是豎碑的功臣。
隨著國民經濟三年大調整任務的勝利完成,我國的國防尖端事業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突破,在成功發射了“東風二號”中近程導彈後,又全面展開了中程導彈“東風三號”的研製工作。一分院正從專業院向更為科學的型號院轉型。
光榮的事業從來都是越是艱險越向前,誰讓我們是新中國的第一代航天人,第一代尖端武器的開拓者與創造者呢?重任在肩的長征又開始了。1964 年,一分院在重點發展液體導彈技術的同時,還要儘快掌握運載火箭的技術。
還記得我國導彈事業起步時,基本上是按專業類別組建分院的,參照的是由蘇聯提供的一分院建設工程即“8102 ”工程四項任務設計書提出的組織形式。依靠這個形式,一分院在1960 年前後開始了中近程導彈的設計工作,但很快各種問題開始暴露。當時人們並未認識到,事後透過對故障的深入分析表明,除了總體方案的失誤,技術抓總不得力,各分系統之間的不協調也是失敗的重要原因。表面上看,各分系統似乎是一個整體,但實際執行起來大家是各吹各的號,各唱各的調。
導彈研製是一項龐大而填密的系統工程,在設計、生產、試驗方面,總體與各分系統既有大量技術問題需要抓總協調,又有很多管理問題函待解決。而專業院恰恰是總體和分系統不全在一個組織體系內,人為地將導彈研究中各分系統的內在聯絡分割開來,無形中給整體研製增加了不必要的麻煩。也就是說,原本是一個團隊的工作,卻分成好幾個團隊,而各個團隊都有自己的指揮官,誰想辦事就得找一個又一個指揮官商定,才能把整個團隊攏到一起,萬一有一個指揮官不同意,就得找更高的指揮官來協調。如果一分院承擔幾類不同型號的研製工作,就往往顧此失彼,形成誰都負責,誰也負不了責的局面。一分院從實戰中找到了適應大型國防科研工程研製中必須高度集中統一的體制,這就是以型號為主建立研究院的體制。這是從失敗中獲得的進步,從失敗中尋到的制勝之寶。
調整後的一分院,轉型為從總體到分系統,從研究、設計、試製生產到試驗,門類齊全、力量配套的主體型號研究院,這種體制一直延續到今天。體制的飛躍,為中國導彈、火箭事業的快速發展找到了一條捷徑。
就在煥然一新的一分院大展宏圖之時,從核試驗基地的羅布泊傳來了震驚世界的特大喜訊―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試驗爆炸成功。1964 年成了吸引全球眼珠的中國年。這一年的6 月29 日,“東風二號”導彈第二次飛行試驗圓滿成功,7 月至10 月間又連續5 次發射成功,10 月16 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這一年是中國大跨步進入世界核俱樂部的光輝年,也是中國走出自然災害後獲得最大喜悅的豐收年。
在周總理和陳毅外長訪問非洲時,美聯社從開羅發出一篇報道說:“本週從巴黎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部長會議上傳出一個訊息預測,中國將在年內試驗一個原子裝置。”記者向周恩來提到這個訊息,周恩來對此避而不談,他說:“我對此毫無所知,我勸你還是去問那位向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提供這個訊息的部長。這對我來說是一個新聞。”
美國人不死心,他們向中國上空派出了高空偵察機窺探我軍事機密,而我方在導彈、原子彈基地進行了更加秘密的偽裝,嚴防衛星從高空拍攝與監聽我有關尖端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