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的意思,因為你能舉一反三,所以我能和你談《詩經》。這就是子貢由談人生道理而開悟,悟到了《詩經》的深意,孔子很高興,因為可以和他談《詩經》了。這裡也反映了孔子對求學能舉一反三的高度重視。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說,不怕別人不知道你自己,而是怕你不知道別人。這是孔子講的人與人相處最重要的問題。人與人相處,不怕別人不知道你,最怕什麼呢?最怕你不知道別人。人家不知道自己沒關係,因為我有崇高的境界,我的道德、人格並不是做出來給別人看的,所以無論你知不知道,我都有道德。但不知道別人就不行了,每一個人的經歷不一樣,性格、興趣、學問都不一樣,如果我不瞭解他的話,就不知道怎麼和他相處,就不知道怎麼和他說話,有時難免會說錯,得罪了人家。“不知人”還有一層深意,就是怎麼才能夠知人。你自己要有辨別是非善惡的標準,你自己有大道,你才能夠識人,你能夠識人,才能夠“泛愛眾,而親仁”。你走到一大堆人裡邊,連好的壞的都辨別不出來,你怎麼親仁呢?你一看,都長得差不多嘛,都是兩隻眼睛、一個鼻子、一張嘴巴,怎麼看得出哪個是仁者,哪個是不仁之人呢?你不能夠識人的話,你也就不能夠親仁,也許你還會隨波逐流,他們都是這樣子的,我就跟著混嘛,他們都在一天到晚打麻將,那我也一天到晚跟著他們混就是了嘛。所以知人的目的是為了成己,完善自己,也是為了與人和睦相處。
《論語》第一篇從最開始“學而時習之”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通篇都是講立志學習人生的大道。所以,“知人”就是什麼境界啊,就是“有朋友自遠方來”的境界。因為你知人,你有德,所以你才有朋從遠方來,才可以和人很好地相處。“不患人之不己知”就是“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人家不知道我,也沒有關係。第一篇前後的關聯、內在的含義,學到這裡我們就很清楚了。
為政第二(1)
按照孔子的思想,為學的目的是什麼呢?是為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讀了書就是要出來為天下蒼生做事,就是要為政,因此《學而》與《為政》有很深刻的內在聯絡。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這是孔子講的治理天下的最高標準。諸子百家都有自己治理天下的理想,儒家的理想是什麼呢?就是“無為而無不為”。本來“無為而無不為”是道家講的,但儒家也講,法家也講,可是各家講的內容不一樣。“為政以德”,就是說以什麼來治理天下?要以德來治天下。什麼叫以德來治天下呢?首先就是完善自己。你統治者是治天下的人,你要不斷地完善自己,完善自己的人格,完善自己的人生境界,用你的境界來感染天下的人,使天下的人紛紛來歸順,這就是儒家的理想。不是說你統治者要管這樣、管那樣,整這個、整那個,而是去修煉你自己,你自己學好了,天下之人就會向你學習。“譬如”就是比如,“辰”是指星辰,日月星辰的意思。“北辰”指北極星。“居其所”,指北極星在它自己所在的地方發光。“而眾星共之”,這個“共”當“拱”字講,拱就是兩隻手捧的意思,“眾星共之”,天空中的群星,都把這顆北極星環繞。不是因為北極星要去管這些星星,要求大家來圍著我,是因為它自己光亮,群星才來環繞著它。這裡給大家講一講中國古代天文學知識,就能很好地理解這一句話了。
在中國古代,人們認為天空當中有三個大的星系。在黃河上游有一個星系叫“紫微垣”。在東南邊,長江中下游平原一直到廣東、廣西這一帶,這裡的星系叫“天市垣”。往西南方的上空,這個星系叫“太微垣”。“垣”就是指的一個星系,一個範圍的意思。“紫微垣”又稱“紫微宮”, 古人認為紫微宮是天帝居住的地方。“紫微垣”當中有一顆最亮的星,就是北極星。天帝就好比是北極星,光芒萬丈,三桓均環繞北極星。古人把天空中的日、月與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並稱為“七政”。物理中講參照物,比如你們看見我在動,是因為你們都沒有動,故以自己為參照物看見我在動。類似的,古人要比較日、月及五星的運動,需確定參照物,於是先後選擇了二十八組星座作為座標,就是我們古代說的二十八星宿。什麼叫星宿?一顆星叫星,幾顆星組合在一起就叫星宿。古人又將二十八星宿按東、南、西、北劃分為四個區域,一區七星宿,在東方的七星宿是角、亢、氐、房、心、尾、箕;西方的七星宿叫奎、婁、胃、昴、畢、觜、參;南邊的是井、鬼、柳、星、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