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 Tarbell)在其1904年的著作《標準石油的公司史》(The History of the Standard Oil pany)的序言中寫道:“標準石油是領頭羊,它為後來者提供了辦法、章程和傳統。在現存的托拉斯中,它的發展最為完善,即它在最大程度上實現了托拉斯完全控制某種商品的理想。”紐約州參議院在1888年對標準石油進行調查之後宣佈:“它的成功是其他行業組建托拉斯或形成聯盟的動力,這就像是一種橫掃美國商業體系的疾病。”
遵循標準石油的先例,美國各大公司紛紛合併,透過組建托拉斯的形式來集中實力。所謂“托拉斯”,即一種企業聯盟,托拉斯的董事會成員持有該聯盟旗下每家公司的股份,管理所有公司的業務。當時,“托拉斯”一詞很快成為大公司的代名詞。托拉斯吞併小的競爭者,吞不下的就給趕出局。繼而,組建後的托拉斯就利用其企業規模和經濟實力來影響政治決策。洛克菲勒又一次開創了先例,這一次是關於政治贊助的手段。由於權力集中在少數大公司手中,工人、農民、普通消費者和小企業的權力迅速縮水。 電子書 分享網站
黑暗中的掠奪之手(2)
在全國各地,人民紛紛抵抗、造反,要求做出徹底改變,建立新的法律框架以保護其自身利益並拯救美國日漸衰落的*。農民、女工、童工、非裔鐵路工人、碼頭工人、爭取婦女選舉權的團體、無政府主義者、共產主義者、社會主義者、搖擺不定者、以及許多其他團體紛紛組織起來,尋求改變。1886年5月1日這一天,全美超過115萬處的35萬工人舉行大*。同年,全國共發生1 400多次*,參與人數約為50萬。從那時起到1904年,平均每年的*次數超過4 000。這些*者的目標在今天看來近乎陳腐,因為他們當時爭取的權益在今天大多數美國公民看來都是與生俱來的,例如8小時工作制、40小時工作周、最低工資、工作安全、組織工會的權利、工傷賠償、簽訂對僱傭雙方均有約束力的勞動合同。
《謝爾曼反托拉斯法案》於1890年出臺。其初衷是透過保護小企業來支撐整個經濟,透過政府對企業的監管來保護工人和消費者的利益,透過限制企業規模來杜絕經濟實力演變為政治實力以保護*。最終,在瓦解標準石油的程序中,這部法案發揮了作用。至今,它仍是美國所有反托拉斯政策的基礎。然而,從20世紀80年代至今,這部法案的初衷似乎已被淡忘。包括標準石油拆分的產物在內的大型公司之間的兼併幾乎在不受限制的情況下進行。
進步主義和民粹主義運動的中流砥柱是那些敢於揭露黑幕的人,即撥開塵土、還民眾以企業及其政治傀儡的罪行真相的記者。儘管她本人不喜歡被稱做“揭黑者”,作家、史學家、記者艾達·塔貝爾仍是她那個時代最有影響力的“揭黑者”之一。1902—1904年的兩年間,她在《麥克盧爾》雜誌上連載發表揭露洛克菲勒和他的標準石油公司黑幕的文章,共計16篇,言辭甚為激烈。當這些文章在1904年集結成冊時,一本雜誌稱讚它是“美國曆史上同類書籍中最出色的一本”。丹尼爾·耶金(Daniel Yergin)在其代表作《石油大博弈》(The Prize: The Epic Quest for Oil; Money and Power)一書中提到艾達·塔貝爾的著作時說:“這應該是美國出版過的書籍中對商業影響最大的一本。”對於美國民眾痛恨的托拉斯和其中扮演掠奪者角色的巨頭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他們棺材上的那顆釘子。
至於洛克菲勒,耶金評價他是“塑造石油工業的那個最重要的人物”。這種表述中規中矩、並無新意,但的確是千真萬確的。然而,洛克菲勒贏得過諸如此類甚至更高的評價,儘管石油並不是他和他的公司發現的,儘管他本人並沒有開發出任何新技術可以用來鑽井、採油、煉製煤油用來照明或者汽油用做汽車燃料,以及透過管道輸送原油。恰恰相反,他比歷史上任何一個人都更能削弱做出上述技術發現的同行的實力,有時甚至乾脆把他們趕出石油行業。
同樣,洛克菲勒也沒有創立第一家石油公司,沒有把豎向和橫向整合的策略引入石油公司,沒有發明出“企業托拉斯”的概念。
但是,對於耶金的評價,洛克菲勒卻是當之無愧的,因為他嫻熟地運用了大規模結盟的辦法,賺取了空前豐厚的利潤,且在此過程中幾乎從不考慮其行為對人類、社會或者經濟造成的損失。用他的話來說,“大企業的成長真諦無非就是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