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交通越來越發達,鬧市區更適合步行,軌道交通和電車更為便利。正因如此,民眾的利益與石油行業的經濟勢力產生了正面衝突。
石油巨頭希望我們相信它們也是解決問題的一股力量,相信它們已經清楚地看到了人類的未來在於清潔能源。它們的廣告試圖讓我們相信它們已經在利用其豐富的資源創造一個由清潔、綠色、可持續、可再生的能源構成的未來。別相信這些天花亂墜的宣傳。雪佛龍一天在鑽機上花掉的錢(約50萬美元)比它2006年一整年在清潔能源上的投資(約30萬美元)還要高出60%。大部分石油公司的這一比例都與此相當,甚至還高過雪佛龍。沒有一家石油公司在清潔、可再生替代能源上的投資超過其年度總支出的4%。如果你讀完這本書只能記住一句話,那就請記住:“石油巨頭正竭盡全力地維持其現有地位,並不惜動用手中大量的資源來實現這一目的。”
大型石油公司自出現後就透過收購等方式排擠競爭者,以擴大自身規模。同時,它們利用空前雄厚的資金來試驗那些高成本、高風險、環境破壞力強的方法,藉此從油砂中刮下、在山上鑽探、從深海中提取地球上剩下的最後一滴油,這些資金往往是由納稅人的錢補貼的。同時,對於試圖改變現狀的積極努力,它們百般阻撓。
2003年,時任埃克森美孚執行長的李·雷蒙德(Lee Raymond)警告說:“隨著石油需求的增長和現有生產區域的減少,我們已經直面一個艱鉅的任務了。”這一“任務”決定著我們願意走多遠去獲取世界上剩餘的石油,以及我們如何做出這個艱難的抉擇。
作為公眾,我們僅僅決心終結石油的*是不夠的,還需採取實際行動。這本書將解釋我們為什麼必須這樣做以及怎樣做。石油巨頭的繁榮是建立在其神秘、不透明的行為和對資訊的封鎖之上的。要直面它的勢力,我們就必須先揭下它的神秘面紗。
電子書 分享網站
黑暗中的掠奪之手(1)
2006年的蓋洛普民意調查顯示,近75%的美國民眾認為大公司對聯邦政府施加了過多的影響。事實上,除了石油行業,美國人只對另外一個“行業”更為反感,即美國政府。許多人相信,這些公司,尤其是石油巨頭對美國政府的影響是牢不可破的。但如果歷史是面鏡子,這種看法顯然站不住腳。一百年前,美國民眾攜起手來,透過群眾運動從根本上改寫了企業、政府和公眾的關係。那是美國曆史上變革最為徹底的時期,與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有著諸多相似之處。當時,企業高管與政府官員私下交易,其企業利益與國家和人民的整體經濟健康發展背道而馳,這些利益包括為了謀求企業利潤和帝國擴張而發動的戰爭。作為反擊,民眾組織起來反對不受約束的、空前強大的企業影響力。那個時代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民粹主義或進步主義時期”。
最終,這個時代未能如人所願地帶來根本性的變化,但它的確催生了規範。具體來說就是:美國第一批保護勞動力,規範企業活動和政治競選經費的聯邦法律誕生了。這些旨在限制“大公司瘟疫”的規範工具中就包括《謝爾曼反托拉斯法案》。
當年,跟如今一樣,石油是大多數鬥爭的核心。洛克菲勒的標準石油,也像它在今天最大的後代——埃克森美孚一樣,是同時代最大的公司。標準石油的崛起,是國內戰爭後的數十年裡經濟和政治實力向少數特大型公司集中的結果。1865年戰爭結束時,這些公司由於受到美國政府免稅、補貼、限制國內外競爭等優惠政策而日漸崛起。它們不受政府監管,當時也沒有任何保護工*利和消費者權益的措施。它們的支持者聲稱,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有利於這些企業的政策傾斜是合理的,因為這些企業需要的正是不受阻礙的增長,以滿足美國經濟的擴張。
由於不受規範約束,這些公司自然為所欲為,不擇手段地攬金。在描述標準石油採用的招數時,美國曆史上第一家規範委員會——州際貿易委員會(Interstate merce mission)絲毫不吝於使用下列字句:“不公平的歧視”、“肆意踐踏權利”、“不可饒恕的”、“非法的”、“過度的”、“過分的”、“違禁的”、“公然且毋需鑑定的歧視”、“完全無可辯解的”、“*裸的、沒有任何理由的歧視”、“可憎的”、“荒謬的”、“嚴重的失衡與不公”和“最為不公正和傷害人的歧視”等。
洛克菲勒將標準石油建成了美國第一家大型工業壟斷企業,創立了一種他人急於效仿的模式。艾達·塔貝爾(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