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能在父母身邊侍候,都會耿耿於懷。現在雖然時代變了,但盡力照顧年老父母始終還是不隨社會環境或科技發展而應當放棄的美德。因為社會的高度商業化,我們更需要這種美德,這種美德更顯得可貴。做子女的購買人壽保險,以防萬一,有筆錢照顧年老的父母,也是這種美德的體現和延續。

前幾年,曾在報上看到另一令人嘆息的故事,說在紐約,有一華人少年,因為父親病死而母親要忙於掙錢維護生計,他結交了損友,犯罪後要送去教養所,叫他媽媽傷心不已。我們不知他父親在生前是否也有“我死了她還可以賺錢” 的想法而沒有買人壽保險。但我們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他及時買了適量的人壽保險,他死後太太就可以少做一點,或乾脆有一段時期留在家裡,有更多的時間撫養和管教好孩子,讓孩子能身心健康地成長,將來做有出息的人。如果當年他爸爸為了省點保險費,而不願意買人壽保險的話,後來他在地下知道了,必然會後悔自己當年做了一樁特大的蠢事。人算不如天算,這筆賬該怎麼算呢?

。 想看書來

妙齡女和阿嬤(2)

臺灣那個女孩子能自愛,有志氣,扛起照顧嬤嬤和弟弟的擔子,她的父母在地下有知,總算因為女兒的自愛而稍覺寬慰,雖然很後悔沒及時辦好人壽保險,讓老人家能安享晚年,讓子女能安心地讀多點書。

當然,並不是每個人都會認同那拾荒女孩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有些人說:“如果我出了事,我的家人可以去領政府救濟!” 一百多年前,我們的祖先來“金山”(美國)淘金,希望縱然淘不到金也能掙幾個銀元回鄉蓋大屋。現在,有人來到花旗,卻有領政府救濟的僥倖心理,人各有志嘛。我們可以肯定,在這金元國度,沒有人會餓死。但我們不能肯定的是,家人被迫領救濟的日子,他們的心靈、自尊和精神面貌是怎樣的。撇開心靈和精神這些抽象的東西不談,講實際一點的東西吧。要領政府救濟,小孩能上好的學校嗎?小孩能像其他學生那樣有錢買計算機,可以整天鑽進自己的計算機覽看無窮的資訊嗎?小孩有錢參加種種課外活動嗎?小孩能在自己喜歡的名校挑選自己喜歡的科目嗎?

在這個金錢不是唯一的因素,但是重要的因素的社會,在這競爭激烈的環境,做父母的怎能忍心將自己的孩子置於不利的位置?!人壽保險並不保證小孩的將來,但可以幫助小孩有自尊地成長和爭取美好的將來。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漫談保險(1)

美國和其它發達國家的經濟高度發展,有很多原因,包括歷史、地理、文化、思想、金融、政治和科技等等。但有一項較少人所瞭解的是保險業。大多數人不想買保險,很多人甚至恨保險。連保險公司的人也不喜歡保險,因為這是一件苦差事,平安無事的時候客戶罵你只管收錢,有事故的時候又有哪位客戶會開心?客戶對保險公司和代理人罵的多,謝謝的少。但願天下太平,謝謝的越來越少。

如果這個世界從來都沒有發明保險,煤礦工人就不會捨命向下挖下去,火車頭跑不了多遠就停下來休息;如果沒有保險,輪船公司也不敢將歐洲的工業產品大量運去亞洲和美洲;如果沒有保險,芝加哥市中心沒給水淹掉也會給破產案件淹沒;如果沒有保險, 佛羅里達州居民的美國夢(每家都有房子)都會隨颱風吹進大西洋。如果沒有保險,多少寡婦排隊等候救濟,多少孤兒在街頭打群架!

如果這個世界從來都沒有產生保險,很多人就不能按時(願意或不大願意也好)將小錢儲蓄起來,以備不時之需或退休享用;如果沒有保險公司將分散的保費集中起來做長期投資,很多高樓大廈、工廠水壩都難以蓋起來;如果沒有保險公司集資推動,恐怕大家還在欣賞馬車滴塔的節奏;如果沒有保險,很多發明創新不能成為實際有效的應用; 如果沒有保險,和路迪士尼樂園的創始人就不能從他的人壽保險保單中提款,幫助他實現他的夢想,把歡樂帶給世人;如果沒有保險,不少人辛勤一生累積起來的財富和事業不能有效地傳給子孫。

誠然保險對推動經濟發展和穩定社會起著巨大的作用。可以說沒有保險,也就沒有資本主義的成功。亦可說資本主義的成功和工業化,帶來保險業的成功。當然資本主義中的弊病亦推動了保險的發展。最明顯的例子是資本主義動輒訴訟的意識,造就了責任保險的出現和發展。

保險也是經濟環境改善和思想意識開放的產物。 君不見中國大陸窮山僻壞的農民,也替大黃牛買保險?君不見西藏的喇嘛在求神拜佛之餘也買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