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3部分

日以繼夜,從春到夏,從夏到秋,定稿的進度加快了,精力的消耗將盡了,衰老的身軀將垮了。“靡哲不愚”,他不僅不知更大的悲哀將至,反而為自己的自制、自抑、自束、自約而慶幸。

其間,“耆英會”的朋友們頻頻來訪,無意中調解著他頭腦中越崩越緊的神經,延緩著不幸事件的發生,但拜訪交談中,朋友們傳來的朝政訊息,卻也在無意中撞擊著他緊繃欲斷的心絃。

八月十日夜晚潞國公文彥博來訪,驚慌地說出了知制誥兼御史中丞徐禧不顧“靈州喪師”後的軍心頹喪、士氣低沉,再次舉兵討伐西夏、圖取永樂諜的訊息,並預言“永樂之戰必敗”,司馬光驚駭,激動地挺身站起,突然眼前一黑,倒在文彥博的懷裡。

司馬光中風跌倒,右肢偏癱,舌僵失語……

篇四 汴京 宣德樓前

“獻俘”與“大赦”,文治與武功相映相彰的輝煌 鹿阝建路飛馬傳送“塘報”的小校,力竭氣絕於宣德樓 皇帝趙頊吐血了

“靈州會師”於元豐四年十二月二十日失敗,幾十萬兵馬潰退於西夏“堅壁清野、誘敵深入、抄絕餉道、聚兵殲滅”的戰略下。十二月二十五日,奉詔監軍、指揮“攻取靈州、以張天威”的內侍押班李舜舉和知制誥兼御史中丞徐禧,才匆匆地抵達鹿阝延軍的住地延州城。他倆見到的,是靈州突圍而出的疲憊兵馬和鹿阝延路經略安撫使沈括、副經略安撫使種諤。他倆從種諤口中聽到的,是對五路兵馬監軍李憲失期不至的痛罵,是對環慶路經略使高遵裕“嫉功不協”的控告,是對河東路昭宣使王中正“遇敵先逃”的憎恨,是對“靈州喪師”的敗而不服。他倆從沈括日中聽到的,是監軍李憲所率的十萬熙秦軍已於十天前退居蘭州,高遵裕所率的八萬七千環慶軍現時只剩下一萬三千兵馬,劉昌柞所率的五萬經原軍幾乎潰散殆盡,王中正所率的七萬河東軍早已退回麟州,鹿阝延軍十萬兵馬圍攻靈州十八天,不克強虜的重大傷亡和“靈州喪師”後邊事險危的現實。邊臣們此時不同的處境和心機,產生了不同的應變“方略”,隨著報憂請罪的“塘報”飛馬送往京都,上呈皇上。

李舜舉,字公輔,開封人,時年五十歲。其人世為內侍,忠恭老實,有自知之明,此時已知邊事之不可為,主張採用蘇軾奏表中“聚重兵境上”的奏議,以觀西夏動靜,相機而進。

種諤,字子正,洛陽人,時年五十五歲,是慶曆年間百北守將種世衡之子。其人熟悉邊情,性烈驍勇,屢建戰功,此時積怒在胸,主張再次討伐西夏,雪“靈州喪師”之恥:“今之興功,當自銀州始,其次遷寡州於烏延,又其次修夏州。三郡鼎峙,則橫山之地已囊括其中。又其次修鹽州,則橫山強兵、戰馬、山澤之利,盡歸中國,其勢居高俯視興州、靈州,可以直覆西夏巢穴。”

徐禧,字德佔,洪州分寧人,時年四十八歲。其人性倜儻,少博覽周遊,不事科舉,自視甚高,喜論兵事。熙寧年間,作《治策》二十四篇以獻,得王安石青睞,以布衣充經義局檢討,後累遷至知制誥兼御史中丞,仍有懷才不遇之嘆。此時奉詔執掌兵馬,抱凌煙之志,貪西討之功,主張“築城永樂,直逼夏都”。

沈括,字存中,杭州錢塘人,時年五十一歲,附徐禧“築城永樂”之議:“銀州雖據明堂川、無定河之會,而故城東南已為河水所吞,其西北又阻天塹,實不如永樂之形勢險惡,若選擇要會,建置堡柵,名雖非州,實有其地,歸來疆塞,乃在心腹……”

“靈州喪師”的“塘報”,使皇帝趙頊憤懣、沮喪、愧疚,而徐禧、沈括奏議的“方略”,適應、寬慰了皇帝趙頊“憤懣”的雪恥心和“愧疚”的自尊心:只有一場征伐的勝利才能抵消“靈州喪師”的恥辱啊!在王珪、蔡確、張璪、蒲宗孟等人“唯上為是”鼓動下,皇帝趙頊思準了徐禧、沈括的“方略”,重新召集各路兵馬,於元豐五年四月,打響了再次討伐西夏的“永樂之戰”。七月初,鹿阝延路經略副使種諤攻取夏州(靖邊),七月底,鹿阝延路鈐轄曲珍攻取銀州(米脂北),八月中旬,鹿阝延路鈐轄高永能攻取寡州,八月二十五日,知制浩兼御史中丞徐禧、內侍押班李舜舉督軍十萬攻取軍事要衝永樂城。這些威逼西夏京都興州的勝利,立即引起了各國駐京使者的注目和京都黎庶的晝夜狂歡。王珪、蔡確、張璪、蒲宗孟神采飛揚。九月五日,幾百名西夏戰俘被押進京都,立即刺激了王珪、蔡確、蒲宗孟等人的狂想。為宣揚皇帝的“英明天縱”,為展現大宋的“中興業績”,為宣告大宋“積貧積弱”歷史的終結,在皇帝趙頊志得意滿的恩准下,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