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部分

陽。直隸各州縣義和團仍不斷掀起反抗鬥爭。散處直隸各州縣的淮軍約有七八十營,群龍無首。由誰來接任直隸總督,繼承李鴻章淮系軍閥的遺產,完成其未竟之業?中外反動派一致把目光投到年僅四十一歲的袁世凱身上。帝國主義列強深知,直隸總督握有軍權,控制近畿形勢,足以對清廷的政策產生莫大的影響。德國公使穆默專程跑到武漢,敦促張之洞上奏清廷,說明各國“眾口一詞”,希望由袁世凱繼任。'3'西太后和榮祿看到袁氏既熟悉洋務,為洋人所信賴,又有魄力,對起義人民毫不手軟,確實是一個難得的“人材”,早已準備給他加官進爵。而且,他又是李鴻章的老部下,屬於淮系集團,李臨終又有口授遺疏附片保薦他,說“環顧宇內人才,無出袁世凱右者”。所以,在李死去的當天,西太后就明令提拔他署理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次年6月9日實授),不久又加賞太子少保銜。從此袁宮保替代了李中堂,“賣國衣缽傳授有人,老賊死了等於不死”。'4'

註釋:

①《西巡迴鑾始末記》。

②《壽張縣誌》,卷9、頁12。

③《青城縣稟》,光緒二十六年八月十一日。見《山東義和團檔案》。

④《雷震春稟》,光緒二十六年八月七日。同③。

⑤《樂陵縣稟·袁世凱批示》,光緒二十六年十月十五日。同③。

⑥《孟繼武致馬主教函》,1900年8月23日。轉引自張漢清:《賣國賊袁世凱怎樣鎮壓山東義和團運動》,見《義和團運動史論叢》。

⑦《馬天恩致孟繼武電》,1900年9月24日。

⑧《瓦德西拳亂筆記》(王光祈譯),上海中華書局1928年版,頁86、131。

⑨《悔逸齋筆乘》,見《雅言》第一期,1913年12月。

⑩曹倜:《古春草堂筆記》,頁20。

'1'《大清德宗景皇帝實錄》,光緒二十六年十二月癸亥。

'2'《袁世凱致徐世昌函》,光緒二十七年九月十七日。

'3'張之洞:《張文襄公全集》,電稿,卷47,頁35。

'4'范文瀾:《中國近代史》,人民出版社1955年第9版,頁398。

接任直隸總督,繼承李鴻章的衣缽

1901年11月21日,袁世凱偕同唐紹儀一行數十人,由一營親兵護送,威風凜凜地離開濟南北上,26日抵高陽。同時,護理直隸總督周馥派人攜帶總督官印也到達。次日,袁擺設香案,遙望兩宮行在,叩頭謝恩,舉行了隆重的接印儀式。直隸總督的駐地本來應在天津,由於當時天津仍在八國聯軍的佔領之下,袁即決定把他的大本營暫時設在保定。當天,他到達保定,正式履任視事。

在內外政策上,袁世凱完全效法李鴻章。對義和團和八國聯軍,李鴻章採取“以剿為防,默寓抵制”的方針,袁上任之初,則下令“先弭內亂,借杜外侮”。①當然,他們的“寓抵制”、“杜外侮”都是假的,都是招牌;故稱“默”、“借”,只有“剿”、“弭”,才是真的,才是他們的本意。袁世凱把他在山東屠殺義和團的八條章程,增訂為十一條,張貼於直隸各州縣,②並派兵對堅持反帝鬥爭的義和團進行野蠻掃蕩。對外,他繼續推行李鴻章所執行的賣國政策,派唐紹儀駐天津,擔任津海關道,積極聯絡帝國主義各國駐京公使和天津領事,力圖恢復清廷和帝國主義一度中斷的關係,“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

1902年8月,八國聯軍交還天津城,袁世凱移駐天津,立即為李鴻章在天津建立祠堂,併為之題聯,其中有句為:“一生低首拜汾陽,敢詡臨淮壁壘。”他把李鴻章捧為再建唐朝的郭子儀,而他顯然是以李的後繼人自居。為了接收淮系軍閥集團的遺產,將群龍無首的淮軍置於他的控制之下,他不僅繼續推行李鴻章的反動的內外政策,而且把李在北洋經營數十年的官僚企業全部佔為己有(詳見七章五節),把他的幕府班底也大都網羅在自己的勢力之下。為了表示“宏攬人才”,袁氏總是扮出一副謙恭下士的姿態,每天有一段時間在督署接見文武官吏,而且談話時“煦煦和易”,“人人皆如其意而去,故各方人才奔走於其門者如過江之鯽”。③他所網羅的李鴻章舊部有:

楊士驤(1860…1909),字蓮府,安微泗州人,進士出身,李鴻章的親信幕僚。1900年隨李在北京與八國聯軍議和,奔走接洽,出力頗大。李曾誇獎他說:“文字機變能應,卒莫如楊君者。”④當年,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