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曾國藩卻不一樣。曾國藩不僅會用人,深通用人之道,而且會識人。在此方面要比曹操高出幾籌。先不說別的,光是從他所拜的名師就可以看出,唐鑑、倭仁、穆彰阿等這些上文都有過交代的人物,都既有實學又是皇帝身邊的重臣,曾國藩選擇他們為師,就是一種不凡的眼光,事實上,也正是他們成就了曾國藩。
曾國藩善識人的例子很多,這裡略舉幾例。
一是識江忠源。他是湖南新寧人,字岷樵。道光二十四年以舉人身份進京科考,沒有中試,在郭嵩燾的介紹下前來拜訪曾國藩。這樣一個舉人身份的人,曾國藩見得多了。據載,江任俠,不拘小節,在曾國藩這樣一個傳統的儒家官僚面前也毫無顧忌。不想,曾國藩卻識得此人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因而初次相見,即談笑甚歡。他的門生黎庶昌所編的《曾國藩年譜》裡記載有這樣一段話:
江公素以任俠自喜,不事繩檢。公(曾國藩)與語市井瑣事,酣笑移時。江公出,公目送之,回顧嵩燾曰:〃京師求如此人才不可得。〃既而曰:〃是人必立功名於天下,然當以節義死。〃時承平日久,聞者或駭之。
乍一見面,即預料別人必將建立功名,而且又會死於節義,不光是聽者不信,就是江忠源本人要是聽了也會大吃一驚。當是時,誰也無法預料到會有太平天國這種戰事發生,此時離太平天國造反尚有數年之遙。若干年後,曾國藩的這番預言竟然都一一應驗。
再舉一例。曾國藩在見到恭親王奕訢之前,曾看到一張他的照片,曾氏就對他的幕僚說了這樣一番話:此人倒是一個翩翩美少年,可惜舉止略微輕佻了一些,看來難以託負重任;身處周公之位,卻無周公之望。還有一回,曾國藩的門生李鴻章帶三個人來見曾氏,曾從外面回來,目不斜視三人,坐定,李鴻章請老師派此三人的工作,誰知李剛開口,曾國藩便徑直把三人的工作分派待定。原來曾國藩只看他們的面相即已知他們各自所長。據載,曾國藩對〃相術〃頗有研究,並且總結道:斜正看鼻眼,真假看嘴唇,功名看器宇,事業看精神,主意看腳跟,若要看條理,全在言語中。
曾國藩識人有術,如今也漸為世所公認。那麼,他識人憑的是什麼呢?
曾國藩識人之道,歸結起來有這麼幾點:一是他深知人物心性才情變化的九大徵狀。〃性之所盡,九質之徵也。〃哪九徵呢?〃平陂之質在於神,明暗之實在於精,勇怯之勢在於筋,強弱之植在於骨,躁靜之決在於氣,慘懌之情在於色,衰正之形在於儀,態度之動在於容,緩急之狀在於言。〃這實際上就是九種識相之法。觀神識人,可以辨別他的忠奸賢肖;觀精識人,可以看出他是否聰明;觀筋識人,可以識出他的膽量;觀骨識人,可以知道他的強弱;觀氣識人,可以發現他是否沉得住氣,是否具有臨危不亂的素質;觀色識人,可以知道他的情緒狀態,厚道之人,氣色溫和柔順,勇敢之人,氣色剛毅,聰明的人,氣色豁達;觀儀識人,可以識其修養高低,〃端莊厚重是貴相〃;觀容識人,可以識其內心品質;觀言識人,可以判斷其性格,所謂言為心聲,性急之人,說話爽快;性柔之人,說話平緩。
▲虹橋▲書吧▲。
第26節:英雄慧眼(2)
《三國演義》裡,有西域使者來訪,曹操相貌長得不怎麼美,為了不讓外人瞧不起中國,他讓侍衛扮做自己來接見使者,自己則在身邊充當侍衛,事後,西域使者說,曹操身邊站立的那個人才有真英雄的氣質,一句話識破了曹操的心思,曹操害怕就派人把使者殺了。這就是善於識人的生動例子。
二是曾國藩懂得人才的等級層次。〃九徵皆至,則純粹之德也。九徵有違,則偏雜之材也。三度不同,其德異稱。故偏至之材,以材自名;兼材之人,以德為目;兼德之人,更為美號。是故兼德而至,謂之中庸,中庸也者,聖人之目也。具體而微,謂之德行,德行也者,大雅之稱也。一至謂之偏材。偏材,小雅之質也。一徵謂之依似。依似,亂德之類也。一至一違,謂之間雜。間雜,無恆之人也。無恆、依似,皆風人末流。末流之質,不可勝論。〃人才的五大等級在此一一分明。兼德、兼才、偏才、依似、間雜各有所稱。所謂兼德之人,器識俱深,德才兼備,集中了〃九徵〃的所有優點和品德,是聖人領袖之才;兼才之人,在德行方面稍遜於前者,但具有〃九徵〃的絕大部分優點,是國家棟梁之才,可以安邦,可以定國;偏才之人,某一方面的能力非常突出,以才聞名,又有氣度,可以獨擋一面;依似之人,表面上具有某些德才,實則難以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