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來釀酒,不管其釀酒方式與工藝如何高明,都無法迴避〃誰來喝你這杯酒〃這個問題。
歷史給誰來釀酒,這確實是一個問題。然而這個問題卻一直被人們或忘記、或忽視、或有意迴避掉了。
中國的歷史學家寫起歷史來,頗有些小說家的風格。雖然絕大多數史家還是有那麼一點史識和史德的,於史有據的則採信,道聽途說的則存疑。但是仍然不可避免地帶上了小說家的烙印。司馬遷寫《史記》,〃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先後遊歷十年,足跡遍及大半個中國。然而,《史記》裡面又何嘗沒有小說的因子在?至於《史記》之後的其他史書就更不用說了。為什麼會這樣呢?根本原因不外乎一個,那就是歷史學家在寫歷史之時,有兩點不可避免:一是不可避免地要顧及讀歷史的人,二是寫作時不可避免地帶有某種政治目的,或掩飾或有意突出某種史料。
自《百家講壇》火爆以來,人們對歷史的興趣似乎一下子高漲起來。無論是劉心武的揭秘紅樓,還是易中天的品讀三國,或者是其他諸如清帝清宮、漢代煙雲,都被人們當作歷史成為飯後的談資。然而,品讀也好,揭秘也罷,其實都算不上是歷史,準確地說,應該是歷史佐料、小說野史。《紅樓夢》固然不是歷史,如果非要把小說置於一個歷史背景,也只能算是解讀小說;〃三國〃這個詞最有迷惑性,到底是講《三國志》還是《三國演義》?如果是前者則是歷史,如果是後者則是小說。顯然易中天先生是有意混淆歷史與小說,是要把二者混在一起講的。這樣做的目的,不是為了講歷史,如他所說的要〃還原〃一個什麼真實的某某來,恰恰是為了迎合觀眾品酒的口味。
。▲虹▲QIAO書吧▲
第3節:引子(2)
小說就是小說,歷史就是歷史,那些有心用歷史來釀酒的專家學者應該注意了,倘若用歷史來釀酒,釀出來的必然就是小說了。這裡不妨舉個例子。
以著名的〃青梅煮酒〃為例。易中天先生在《品三國》中津津有味且振振有辭地說起曹操青梅煮酒的故事。他認為:〃平心而論,《三國演義》這半回篇幅的故事,從文學的角度看很精彩,從歷史的角度看也算真實,因為故事情節和人物對話大體上都有出處和來歷。〃姑且不談易中天先生的〃平心而論〃是憑誰的心而論的,我們且看看歷史上的曹操究竟有沒有〃青梅煮酒〃。〃青梅煮酒〃一詞,始見於北宋,著名詞人晏殊《訴衷情》詞中雲:〃青梅煮酒鬥時新,天氣欲殘春。〃蘇軾在《贈嶺上梅》詩中也雲:〃不趁青梅嘗煮酒;要看細雨熟黃梅。〃後來,明代的章回小說《三國演義》又兩次說到〃青梅煮酒〃。第一次是在第二十一回:〃(曹)操曰:〃適見枝頭梅子青青……今見此梅,不可不嘗。又值煮酒正熟,故邀使君小亭一會。〃玄德心神方定,隨至小亭,已設樽俎:盤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對坐,開懷暢飲。〃第二次是在第三十四回:〃(劉)表曰:〃吾聞賢弟在許昌,與曹操青梅煮酒,共論英雄。〃〃隨著《三國演義》中曹操、劉備青梅煮酒論英雄故事的廣泛流傳,〃青梅煮酒〃這一詞語也就廣為人知。
從上面的詩句來看,根本看不出一點歷史的痕跡,〃青梅〃無非是與〃黃梅〃對舉,標明一個時間概念,青梅於4月中下旬進入收穫季節,黃梅時節則是在農曆5月端午節前後。也可以說〃青梅〃表明梅子未熟時,〃黃梅〃則表明梅子己熟。
那麼,青梅煮酒又是什麼意思呢?是不是就是用青梅來煮酒呢?如果是的話,那麼就是青梅酒了。從一般常識來看,用青梅來煮酒,只怕一時半會酒還出不來,顯然,把青梅煮酒理解為用青梅來煮酒是不通的。既然不是用青梅來煮酒,那麼青梅煮酒又是什麼意思呢?
其實從漢語詞彙的常識來看,〃青梅煮酒〃和我們知道的另一個詞〃青梅竹馬〃的構詞法相似。〃青梅竹馬〃這個詞源於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一首五言古詩《長幹行》,詩裡描寫一位女子,思夫心切,願從住地長幹跋涉數百里路,到長風沙迎接丈夫。詩的開頭回憶他們從小在一起親暱地嬉戲:〃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幹裡,兩小無嫌猜。〃竹馬,把竹竿當馬騎。青梅,青色的梅子。後來,用〃青梅竹馬〃和〃兩小無猜〃來表明天真、純潔的感情長遠深厚。可見〃青梅竹馬〃是一個並聯片語。〃青梅煮酒〃的構詞法,從晏殊和蘇東坡的詞裡來看,也是一樣的。尤其是蘇東坡詞裡說〃不趁青梅嘗煮酒〃,可以知道,這個〃煮〃字不是個動詞,動詞是〃嘗〃字。而且詞裡明確地告訴我們,〃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