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0部分

1956

迦納

英國

1957

馬來亞

英國

1957

幾內亞

法國

1958

剛果共和國

比利時

1960

索馬利亞

義大利

1960

奈及利亞

英國

1960

喀麥隆

法國

1960

馬裡

法國

1960

塞內加爾

法國

1960

馬達加斯加

法國

1960

多哥

法國

1960

塞普勒斯

英國

1960

象牙海岸

法國

1960

上沃爾特

法國

1960

尼日

法國

1960

達荷美

法國

1960

剛果民主共和國

法國

1960

內非共和國

法國

1960

查德

法國

1960

加彭

法國

1960

茅利塔尼亞

法國

1960

獅子山

英國

1961

坦噶尼喀

英國

1961

阿爾及利亞

法國

1962

蒲隆地

比利時

1962

蒲隆地

比利時

1962

盧安達

比利時

1962

烏干達

英國

1963

肯亞

英國

1963

桑給巴爾

英國

1964

馬耳他

英國

1964

馬拉維

英國

1964

尚比亞

英國

1965

甘比亞

英國

1965

馬爾地夫群島

英國

1965

新加坡

英國

1966

蓋亞那

英國

1966

搏茨瓦納

英國

1966

賴索托

英國

1966

巴貝多

英國

1967

南葉門

英國

1968

模里西斯

英國

1968

史瓦濟蘭

英國

1968

赤道幾內亞

西班牙

1968

一、冷戰和殖民地革命

殖民地臣民和帝國當局之間的鬥爭與東方和西方之間的冷戰是同時進行的。這兩種運動互相聯絡,互相影響。蘇聯,尤其是共產黨中國,支援殖民地革命,將殖民地革命看作是破壞西方的威望、削弱西方的力量的一種手段。相反,西方國家由於冷戰方面的原因而在殖民地問題上互相支援,儘管他們這樣做時是很有保留的——因此,美國在塞普勒斯問題上支援英國,在印度支那和阿爾及利亞問題上支援法國。同樣,由於冷戰中的迫切需要,東方和西方在爭取殖民地民族和前殖民地民族方面展開了奇特的競爭。殖民地民族和前殖民地民族迅速地利用這種形勢,設法不僅從華盛頓、倫敦和巴黎,而且還從莫斯科和北京獲取最大的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