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曹操逐步建立起了戰勝袁紹的信心,對雙方的優勢劣勢有了一個比較符合客觀情況的估計,因而在強敵壓境的情況下沒有驚慌失措,更沒有畏難退縮,而是調兵遣將,從容對付,為奪取最後勝利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二調兵遣將
建安四年(199)春,當袁紹點選精兵十萬、戰馬萬匹準備大舉南攻曹操時,手下一些重要謀士和將領對這件事情的意見是不一致的。沮授不主張馬上同曹操決戰,他勸袁紹說:
“由於###公孫瓚,我軍連年征戰,百姓疲勞不堪,糧食沒有積蓄,賦役異常繁重,這是很值得憂慮的。我們應當發展農業生產,減輕百姓負擔,同時派遣使者把消滅公孫瓚的捷報上報獻帝。如果上表受阻,再上表譴責曹操,並且興師問罪。可以首先進兵黎陽,然後逐漸經營河南,多造戰船,修繕器械,並派遣精騎騷擾曹操的邊境,讓他不得安寧,而我們則可以逸待勞。這樣不出三年,大局就可以平定下來。”
這個首先發展農業生產,穩定後方,然後進駐黎陽,據河而守,拖垮曹操的主張,從當時條件來看,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審配、郭圖力主馬上出兵,說:
“按照兵法,兵力超過敵人十倍以上,就可以包圍敵人;超過敵人五倍以上,就可以發動進攻;兵力與敵人相當,就可以同敵人進行決戰。現在由明公(指袁紹)帶領河北的兵力去攻打曹操,實在是易如掌。如果現在不趕快動手,以後就難辦了。”
這個意見僅從軍隊的數量看問題,帶有明顯的片面性,顯然是不妥當的。為此,沮授反駁道:
“救亂誅暴,被稱之為義兵;恃眾逞強,被稱之為驕兵;義兵是無敵的,而驕兵卻會很快滅亡。曹操尊奉天子,用天子的名義號令天下,我們南下攻擊許都,從道義上講起來是違逆的。而且戰爭的勝負主要取決於方針策略的正確,不在於兵力的強弱。曹操法令嚴明,士卒精練,不是公孫瓚那樣的等著捱打的人。現在放棄萬全之策不用而去大興無名之師,我實在為此感到害怕!”
郭圖、審配聽了,不由得心頭火起,針鋒相對地說道:
“周武王###商紂王,並不是什麼不義;何況我們是對曹操用兵,怎麼能說是師出無名呢?而且袁公師徒精勇,將士思奮,不及時定下大業,正是所謂‘天給你而你不取,就反而要受罪’。你一味求穩,但卻不善於把握時機,不善於覺察事物變化的跡象,這是會誤大事的!”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第九章官渡之戰(4)
郭圖、審配的意見雖然缺乏冷靜、科學的分析,但卻迎合了袁紹希圖“早定大業”的心理和平定四州後與日俱增的驕傲情緒,因而最終被袁紹所採納。這時沮授任監軍之職,負責統領監護諸將,郭圖、審配擔心沮授以後同他們作對,於是又在袁紹面前進讒,說沮授監督統率內外,威震三軍,如果將來勢力發展起來,將會難以控制;何況帶兵在外,就不宜干預內部事務。袁紹又立即採納了兩人的意見,將原來由沮授統率的部隊分歸三個都督,由沮授和郭圖、淳于瓊各主管一軍。
騎都尉崔琰也曾勸阻袁紹,說獻帝在許,老百姓希望輔佐獻帝以安定天下,不能對許都發起攻擊,但袁紹同樣聽不進去。
袁紹將要大舉南攻的訊息傳到許都,也在曹操陣營內部掀起了一股強烈的衝擊波。不少將領認為無法抵敵,心懷恐懼。但曹操這時已是成竹在胸,信心十足。他開導諸將說:
“我瞭解袁紹這個人,志向很大但才智短淺,外表嚴厲而內心膽怯,妒忌刻薄而缺少威信。士兵雖多,但排程、部署卻不得當,將領驕傲而政令不能統一。因此,他土地雖廣,糧食雖多,卻都只能是為我準備的!”
曹操作為一軍之主,他這番冷靜客觀而又充滿自信的話語,對於穩定軍心、激勵士氣無疑會產生十分重要的作用。
孔融在青州時,曾是袁譚手下的敗將,這時又被袁紹強大的表象所迷惑,對荀彧表示擔憂說:
“袁紹地廣兵強,又有田豐、許攸這些謀士為他出謀劃策,有審配、逢紀這些忠誠部屬為他處理政事,有顏良、文丑這些勇冠三軍的將領為他統率軍隊,我們要同他較量,恐怕很難取勝吧!”
荀彧很不贊成這種悲觀論調,反駁說:
“袁紹軍隊雖多但法紀不嚴整。田豐個性剛強,喜歡觸犯袁紹;許攸貪財而不能對自己加以約束;審配專橫獨斷而沒有智謀;逢紀果斷卻又自以為是。如果讓審配、逢紀留在後方處理政務,萬一許攸的家屬犯了法,他們肯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