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3部分

放軍總部48年11月1日釋出的《懲處戰犯命令》)。也就是說,在戰場上抵抗一下倒還沒有啥關係,可毀壞東西就不能原諒了——國軍這邊無論當官的還是當兵的個個都希望日後能夠享受到“優待政策”,所以誰也不敢輕易違犯共產黨的規矩,只好乖乖地把那些寶貝給解放軍留著。

讓蔡智誠十分納悶的是:共軍怎麼會有那麼多的彈藥和兵力——根據以往的規律,攻擊部隊所攜帶的彈藥基數頂多也就能夠使用七到十天,防守部隊通常只要撐過這段時間基本上就可以過關了。而這一次,解放軍是大兵團的外線作戰,並且又沒有鐵路或者空中的運輸補給條件,可是大仗打了近一個月,他們卻依然顯得兵員充足、物資充沛,絲毫沒有懈怠的樣子,這真是叫人百思不得其解。

和兩位團長老鄉商討這件事情,何玉林和李劍民也覺得想不通。大家琢磨來琢磨去,總覺得共軍無論如何都應該是強弩之末了,如果再支撐兩天或許就有可能出現什麼轉機。

按照蔡智誠的看法,戰場的形勢雖然十分被動,但如果彈藥充足的話,第14軍再堅守個兩三天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因為楊圍子的防禦工事建造得確實非常完善。

楊圍子村的東西長一百五十米,南北寬不到一百米,地勢平坦,西邊是一片墳地,東南角上有個水塘。14軍在村子周圍築起了高度和厚度均為一米五的寨牆,寨牆之內以四個母堡為防禦核心,每個母堡又由四至六個子堡拱衛,共同組成了內線陣地;寨牆之外是三米寬、兩米深的壕溝,再往外是縱深一百多米的外圍陣地,那裡不僅構築了梅花地堡、暗堡和三角型塹壕,並且還在各種工事的前沿設定了鹿呰和地雷。內外防禦體系由交通壕和蓋溝(暗壕)密切連線,兵力運動便捷、可以相互策應,在火力配置上則採用正射、側射和倒射打擊組成交叉封鎖網,使整個陣地表面沒有任何射擊死角。

防守陣地的除了255團,還有14軍軍部直屬隊和第10師的殘餘人員,總共大約一千五百人左右。以楊圍子村的面積而言,這樣的兵力並不算少,可問題是部隊嚴重缺乏彈藥,炮彈和手榴彈完全告罄,各種槍彈也所剩無幾,步槍兵的子彈平均下來還不到二十發,以這樣的軍需狀況,別說是堅持三兩天,就是再守兩個小時都有點靠不住。

仗打到這個時候,戰場的補充完全依賴空中運輸,整個第12兵團都缺少彈藥。雙堆集的空投點設在18軍的地盤上,後方送來的糧食和彈藥全都掌握在“土木系”的手裡,分配物資的時候就顯得親疏有別——彈藥和糧食首先滿足18軍,其次再分給由18軍派生出來的第10軍,而14軍和85軍都屬於“旁門另派”,只好看人家的臉色求一點施捨。先前,14軍軍務處的蔣漢廷處長到雙堆集去討要彈藥,剛走到半路就被18軍用衝鋒槍頂了回來,東西沒拿到還捱了一頓臭罵,蔣上校氣得直跳腳,差點沒把隊伍拉出去搞火拼。

其實,空投場地就在楊圍子的西南角,距離14軍並不遠,但18軍卻把那片區域設成了自己的禁區,根本不許其他部隊靠近。這樣一來,各部隊與18軍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大,當解放軍準備封鎖空投場的時候,14軍也就放任不管——自從攻克沈莊之後,解放軍就不停地挖戰壕,那工事從楊圍子的西北逐漸延伸到了西南。本來,如果14軍的彈藥充足一點、或者他們多少能夠發揚一點協作精神,只要主動出擊一兩次,共軍的戰壕也就不至於挖得那麼順利。可這幫傢伙卻只顧著跟18軍賭氣,愣是眼睜睜地看著中野4縱把坑道從沈莊一直挖到了空投場上,結果是“我的退路被隔斷了,你們也別想再得到糧食和彈藥!”

戰事險惡、軍情危急,包圍圈裡的國民黨部隊之間不僅在地理上被分割阻斷,在心理上也存在著嚴重的隔閡。派系的紛爭加劇了內耗,絕境中的官兵計程車氣愈加顯得低糜。

12月10日下午,雙堆集方向的國軍部隊向空投場附近的華野4縱發起反擊,雙方在楊圍子西邊不到一公里的地方噼裡啪啦地打了兩個鐘頭,可14軍卻始終袖手旁觀,就好象這近在咫尺的戰鬥完全不關他們什麼事似的。

14軍不願意去配合“土木系”。不過,在蔡智誠看來,同屬於“土木系”的18軍和第10軍之間的配合也並不默契。本來,裝甲部隊在進行塹壕爭奪戰的時候,應該由步兵在前面搜尋攻擊、戰車在後面實施火力壓制才對,可第10軍的步兵們卻遠遠地躲在坦克的背後,距離突前的先鋒足有二三百米。而18軍的那些戰車也沒有擺出攻擊時應該採取的楔形陣勢,他們排成縱型的偵察佇列,彼此的間隔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