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0部分

都要靠印空頭鈔票來對付,怎麼會不出現通貨膨脹?市面怎麼可能不混亂……”

的確,要想穩定社會就必須停止內戰,這已經是國統區的所有人的共識。

但大家同時又感覺到,只要蔣介石還在總統的位置上,共產黨就不會答應和國民黨談判。在當時,可能促成談判、爭取和平的途徑只有兩條:一是在軍事上打個大勝仗,逼迫共軍接受和談;二是在政治上壓迫蔣介石下臺,讓共產黨同意和談。作為蔣系嫡系部隊的成員,蔡智誠他們一方面實在不希望內戰再繼續下去,另一方面又期望老蔣在政治上能夠保持比較有利的地位,所以大家的內心裡雖然十分厭倦戰爭,卻又暗自期盼能在戰場上出現什麼轉機。

而在1948年的11月份,“轉變時局”的救命稻草似乎正掌握在兩個人的手裡——一個是北平的傅作義,一個是徐州的杜聿明,前者需要擋住林彪,後者必須頂住劉伯承和陳毅。

但是,僅僅一個月之後,這兩根救命的稻草也明顯地靠不住了。

1948年12月,蔡智誠的職務是“南京陸軍訓練處”的中校教官。

南京陸軍訓練處又稱“第一訓練處”。在國民黨軍隊中,這樣的訓練機構有兩個,一個在臺灣的鳳山,一個在大陸的南京。鳳山的那個訓練單位其實比南京的更早一些,創辦者是陸軍副總司令孫立人,其機構的名稱十分響亮,叫“陸軍訓練司令部”。1948年的下半年,另一位陸軍副總司令關麟徵也要在南京設立訓練機構,他大概是不願意讓自己的牌子比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