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親愛的朋友,在序言的最後一段:如果這本小書能令你覺得溫暖,並且能陪你在溫暖中前行;如果你會和我一樣,被這本書裡的信仰打動,我相信,這就像愛上花兒一樣——如果我們愛上了一朵生長在一顆星星上的花,那麼夜間,抬頭仰望天空,就感到甜蜜愉快,所有的星星上都好像開著花兒。

第一章 尋找真正的窮人(1)

當金錢已經成為衡量社會地位的標準時,窮人成為一個相當慘淡的名詞,但“窮”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呢?如果我們用一種坦蕩蕩的心態去面對這個世界時,現實又會給予我們什麼樣的回報呢?

管理大師彼得·聖吉曾說:優秀的人不會在理性與直覺之間做出選擇,或者說在大腦與心靈之間進行取捨,這就好比他們不會選擇只用一條腿走路,或者僅用一隻眼睛觀察。當我們思索貧窮與財富的時候,同樣也不會選擇只用一條腿和一隻眼睛,倘若非得要說有錢就是富有,沒錢就是貧窮,那我相信你在閱讀到這個觀點的時候一定會捧腹大笑:哇,看啊,又一個自作聰明的傻瓜出現了。

是的,親愛的朋友,你是對的,沒有唯一且絕對的標準來衡量財富,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但是有時候,選擇並非生活般豐富多彩。既然我們要談論誰才是真正的窮人,便無法迴避錢,現實的錢。美元、歐元和英鎊,哪怕是一筐一筐提著去買菜的寮國幣,都事關生活大計。

回到文章開頭的句子,當金錢已經成為衡量社會地位的標準時,便無法迴避它的分量。同時也要有魯迅先生的勇氣: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正視它,是為了戰勝它,在戰勝它之前,還得要先知己知彼。

為了知己知彼。

這裡準備了三個問題。親愛的朋友,我在書頁的右旁為你留了空白,你可以一邊看一邊寫下自己的想法。

第一個問題:誰才是真正的窮人?

第二個問題:有多少錢才不算窮?

第三個問題:如何平衡財富世界和精神世界?

第一節 誰才是真正的窮人

衛道者清道夫般的講述容易令人枯燥生厭,我也不想你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滿臉厭惡:看啊,一個自以為是的傻瓜又出現啦。

所以,不如我們來讀小故事吧,輕鬆而有趣的小故事。一個故事串聯一個問題,然後我們可以當作自己是海邊拾貝的小傢伙,讀完整本書時,能帶走一串美麗的貝殼項鍊。

貝殼(一)——換個思維思考問題

有這樣一個傳說,兩個煙鬼一先一後給神父祈禱,第一個煙鬼半路煙癮狂發,於是他問神父:我的父,祈禱時能抽菸嗎?

答案當然是不,他被無情地回絕了。

第二個煙鬼要機智得多,他換了一個問法:

我的父,抽菸時能祈禱嗎?

神父回答說:當然可以。

故事的訣竅在這裡:祈禱的時候抽菸是對神的大不敬,神父當然反對。而抽菸的時侯都在祈禱,更能表達教徒對聖恩的感激與褒頌,神父又怎麼會拒絕呢?

這讓人聯想到中學時老師誇貶同樣枕書睡覺的優生和差生。他罵差生:看看你,看書就睡覺,你再看看人家,睡覺都在看書。

思維的奇妙之處正是在於這裡,換一個角度,換個說法,意思就大不相同。基於此,我們換個角度來談論談論,誰才是真正的窮人?

一個生活在邊遠山區的老農,唯一的家產是一隻小豬,那他窮嗎?

他窮,或者準確說來,貧窮、赤貧、清貧諸如這樣的詞語都可以修飾他。

但要是這個“窮人”他並不覺得自己窮,他很滿足目前的生活,並且覺得快樂,那他還是窮嗎?

他依舊窮,不過只是在物質上窮。

什麼樣的人才是真正的窮人呢,竊以為有以下幾種:

一、現在很窮,看起來以後也會窮。

二、物質窮,精神也窮。

三、自我感覺不窮,他人感覺窮。

第一章 尋找真正的窮人(2)

第一種大概是最沒有希望成為富人的人了,哈佛圖書館上有一句箴言:享受教育程度意味著收入高度。我覺得這裡還可以再修改一下:擁有品質程度意味著收入高度。現在很窮,看起來以後也會窮的人,身上往往缺失激勵與鞭策,往往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能將就一定將就,幾乎不會去改變現狀。拿破崙有一次打獵的時候,看見一個小男孩落水,拼命掙扎,高聲呼救,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