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並不寬,水也不深,拿破崙並沒有像英雄一樣跳下去救他,他反而端起獵槍,對準落水者,大喊:你要是不自己爬起來,我就把你打死。小男孩聽了,見求救無用,反而更加危險,於是收聲,奮力自救,終於爬出了水岸。
故事中的小男孩,當他落水之後,儘管拼命掙扎,卻沒想過依靠自己的力量獲救,見岸邊有人,於是把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如果不是拿破崙舉槍威脅,他極有可能被淹死。當我們評價一個人說他“現在窮,看起來以後也會窮”的時候,我們強調的是那個人是懶漢,好吃懶做,一無所有,他們永遠不會奮力自救,往往沉迷和容易滿足與當下的生活,是典型的“差不多先生”和“差不多女士”。他們自己手裡沒有獵槍,即使身邊人端著獵槍,也難以威脅到頑固的他們。從這個方面來說,他們甚至還不如故事中的小男孩,所以,他們註定現在窮,看起來以後也會窮。
但是親愛的朋友,我深信,你絕非是第一種人,因為當你選擇翻開這本小書的書頁時,你便為自己的獵槍上了子彈。
那第二種呢,物質窮,精神也窮。
很直觀的一個形象便是衣衫襤褸的乞討者。生活中這樣極端的事例並不多,更多時候我們所見的角色,都是衣冠整齊、行為正常,卻仍舊平庸的人。這類人就在我們身邊,他們有不同的長相、不同的名字,甚至是不同的喜好,但是,其實他們有一個共同的標籤:平庸者。記得上大學時,班上有個男生,家境貧寒,每月生活費只有兩百,這本是無可厚非的事,但是他不求上進,逃課、掛科成為家常便飯,事後又不自省,反而抱怨老師不給面子。最後導致學位證、畢業證都拿不到,剩下的唯有雙鬢蒼白的老父親縱橫的老淚。與其他貧困生努力地勤工儉學,認真學習拿獎學金相比,他不僅是物質窮,更重要的是精神也窮。物質窮,尚還可以哀其不幸,但是精神也窮,更多的就是怒其不爭。曾經看過一個電影叫《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女主人公松子在死之前,在牆上塗抹了幾個字:生而為人,對不起。不知道我這個大學同學,他某天會不會也有同樣的感受:生而為人,對不起。
朋友,我們接下來看第三種:自我感覺不窮,但是別人感覺窮。
這種人,是什麼樣的呢?朋友,如果我提到煤老闆,你的第一感覺會是什麼呢?暴發戶?是的,就是暴發戶,他們花大量的錢去揮霍,名車美女享受著,但是在別人看來,他們同樣是可悲的,有錢又如何,還不是一個暴發戶。問題出在哪裡呢?錢是有了,物質上不匱乏了,但是精神上,永遠都是個暴發戶。這樣的人,在生活中數不勝數,朋友,仔細看看我們身邊的人群,那種大肆吹噓炫耀自己,但是腦袋裡空空如也的人,都是真正的窮人。有一句話叫做:錢是拿來糟踐的,但是對於第三種人,我想會恰恰相反:他們糟踐了錢。
親愛的朋友,三種真正的窮人我們探討完了,之所以要敘述這三種人,是因為我們要避免成為其中之一。現在我們明瞭什麼樣的人才是真正的窮人,接下來的路便是,我們怎麼才能不成為窮人。
如果要不成為窮人,第一個問題便是:有多少錢才不算窮呢?
第二節 有多少錢才不算窮?
親愛的朋友,正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有的人覺得十萬就不算窮了,有的人覺得要一百萬,有的人覺得一千萬或者更多,朋友,在這裡,我無法給出一個確切的數字,因為你有你的哈姆雷特,我有我的哈姆雷特,我們對“多少”的定義不一樣,所以這個問題我們各自回答吧。但是你要把你接受的數量同樣寫在書頁的右邊空白處,然後,拿支紅筆,畫個方框,突出重點,寫上一個單詞:goal(目標)。
寫下“目標”之後,我們拾貝的旅程才真正開始。
貝殼(二)——如何管理我的目標
目標是一個有趣的詞語,對應其實現的也有一種有趣的方法,即為“目標管理法”。所謂的“目標管理法”就是將目標細化分解,最初運用於企業管理中,但是對於生活其實也一樣適用。在這裡,我們要來一起學習,如何將空泛的理論運用到實際生活且有所作為。幼稚的小孩子要立志成為國家主席,大人們只能誇獎他有理想,卻難以說他有目標。癥結在於,小孩子只是幻想,而目標的實現與清晰而堅定的計劃有關。
舉個例子,一個經典的寓言,窮人是如何從一隻雞蛋得到一個小老婆的。或者,他想要一個小老婆,是如何讓其從一隻雞蛋開始實現的。
一個窮人,老婆有一天買回來一個雞蛋,窮人說,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