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9部分

國際地學界奠定了其海道測量專家的地位。

解放初,她在長春市的東北師範大學地理系任系主任,據她當時的學生,中國科學院長春地理所李文程研究員回憶,劉恩蘭治學嚴謹,給學生上課一絲不苟,因為個兒矮,板書只能寫在黑板的下半部分,她的淵博知識讓學生們聽得著了迷。誰都不希望她調走,可劉恩蘭拿到的是高教部的調令,與她的學生們依依惜別之後,就毫不猶豫地告別了長春市,來到陌生的103部隊。

劉恩蘭是哈軍工女教師中資歷和學位最高的人,雖然身為我國在國內外有聲望的老一輩科學家,可她從不以名教授自居,反而認為自己缺乏軍事知識,便擠時間認真學習戰術課程。她像一個渴望求學的小學生,跟學員們一起聽戰術課,再根據海軍戰術要求改寫自己的講義。業餘時間她也大多和學員們在一起,促膝談心,噓寒問暖,像一個老媽媽那樣呵護著她的學生。

一期學員楊桓、羅超回憶起1956年春劉恩蘭帶領海軍工程系海道測量專業學員外出考察時說:“記得在渤海長山列島考察自然地理時,她領著我們,不顧生活與行動上的不便,堅持上軍艦實習。在軍艦的顛簸中,她暈船了,但一登上島嶼,她依然步履矯健,指點著海灣、島嶼,對我們講解地質的演變,潮汐的漲落。大自然像一本教科書似地由她一頁頁地展現給我們,在她的身邊,我們不可抑制地被她那熱愛科學、熱愛祖國海洋的不倦精神所感染,決心更加勤奮地學習……”

1957年秋,劉恩蘭帶領畢業班學員,結合畢業實習,承擔了國家下達的測量海岸線的地形地貌和沿岸水深的大型科研任務。一上船,海軍船長大吃一驚:“怎麼上來了一位瘦老太太?”船上沒有女宿舍,船長把小會議室騰出來,給劉恩蘭搭上張床。

海上無風三尺浪,在顛簸晃動中和風吹日曬下進行海道測量,“老太太吃得消嗎?”船長和水兵們小聲地問哈軍工學員。

學員們瞭解自己的老師,他們只是笑笑,沒說什麼。這可是走遍全世界,下過英吉利海峽的劉恩蘭博士啊,眼前這點困難算得了什麼?

4個月艱苦的船上生活,劉恩蘭笑傲東海萬頃浪,和學員們度過了難忘的日日夜夜,她指導學生完成了一幅萬分之一比例尺的水深測量報告圖,添補了國內該領域科學研究的空白。

1959年;劉恩蘭又帶領學員實地調查從定海到溫州的海道,師生共同寫出一份詳細的勘測報告。

在沈家門的時候,登陸艇去加油,大家都在碼頭等船。劉恩蘭一個人溜達到附近的一個小漁村,看到一群漁家婦女在織網,她就過去問長問短,這裡有多少人呀?收入怎樣呀?那個時候,臺灣當局常派特務來沿海搗亂,漁民的警惕性都很高,很快就有人向生產隊報告了。生產隊幹部趕來,反覆盤問這個可疑的老太太。劉恩蘭被逼得沒法,從口袋裡掏出黑龍江省政協開的介紹信。生產隊幹部一下慌了,原來是中央的首長!公社領導也聞訊趕來,把劉恩蘭請到公社辦公室,要向中央來的“劉委員”彙報工作,弄得劉恩蘭哭笑不得,幸好同學們找上門來,“船來了,劉教授走吧!”這才幫劉恩蘭解了圍。劉恩蘭以自己的一言一行,言傳身教,教書育人,成為哈軍工的模範老教師。她為科學的忘我獻身精神和嚴格求實的治學態度,不僅使學員們感動不已,而且深深影響了學員們的一生。

txt小說上傳分享

26 地學女傑 劉恩蘭笑傲東海浪(2)

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在舊社會的大學裡,教師和學生的關係大致是教師只管教書,學生學得好壞,教師一般不太過問。

新中國成立後,深刻的社會變革使師生關係發生了重大變化。在哈軍工,教師和學員是為了實現國防現代化的共同目標,走到一起來的。在以陳賡為核心的院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哈軍工成為一個充滿理想,組織嚴密,團結向上的革命集體。早在1953年3月24日,陳賡在全院幹部大會上就號召教師“要以自己良好的教風去影響學員的學風”。

哈軍工的廣大教師忠誠於黨的教育事業,以“革命教師”的稱號為榮,滿腔熱忱地投入教學工作,因而形成與舊式大學迥然不同的新教風,其標誌是對教育工作的高度責任感和全心全意為學員服務的精神。

教師們全面關心學員的成長,主動做細緻的思想工作,既教書又育人,寓德育於智育之中,這是哈軍工多年形成的一個優良傳統。教師們嚴格、嚴肅、嚴密的教學作風,一絲不苟的治學態度,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員,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