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反應堆外殼面臨的超壓風險值得擔憂嗎?
即使核燃料棒停止工作,仍然存在一定的自衰變熱量,在正常情況下,3%的熱量要透過冷卻系統自動完成。可是這次的情況比較特殊——帶動冷卻系統的採用機及外界電網在海嘯中被徹底損毀,所有冷卻方式都不能使用的情況下只能選擇以人工的方式注入海水,填充在熱交換壓力容器和安全殼之間進行冷卻。
在這樣的情況下,所面臨的一個新的風險是,冷卻水氣化後全部聚集於安全殼中,因此反應堆的安全殼面臨超壓的問題。福島核電站的安全殼在設計中的安全殼壓力值是4個大氣壓,而在這次事故中卻一度達到了個大氣壓。因此,為了保持安全殼的正常工作,需要向外部排放水蒸氣,以緩解殼內壓力。而此時,與外冷卻系統冷凝水和工作迴圈的迴路用水不同,這時排出的水蒸氣,沒有時間,也不具備條件進行放射性處理,因此產生了一定量的沾染了放射性物質的水蒸氣外放,為了以防萬一,有必要對核電站周圍10~20公里內的居民進行疏散撤離。。 最好的txt下載網
4。日本核洩漏事故探查(2)
在這次福島核電站的核洩漏事故中,為了降低氣壓而向外排洩的水蒸氣成了放射性物質的攜帶者,這與美國三里島的核事故情形相似。只不過福島核電站發生意外的反應堆多達3個,延續的時間也長,對外排洩的帶有放射性性質的水蒸氣也大大超過了美國三里島核事故。此外,這次事故中氫氣爆炸燬壞了外廠房,在救援中又產生了大量帶有微量輻射的水,並被排洩到了海里,因此性質更加嚴重。
客觀地說,福島事故對於環境和人總體上不會產生太大影響,根本不必與切爾諾貝利事故相比較。事故發生後,日本政府在態度和反應上也與切爾諾比利事故完全不同,足以見得人類對於核安全的警惕性已經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作為福島核電站業主的東京電力公司在自己的官網上一直嚴格地遵守著日本法律對核災害的規定,一直在持續更新公佈所排放的輻射量的變化情況,每半個小時或10分鐘就要測量一次。測量的結果告訴人們,在大部分的時間裡,核輻射量都在人體所能承受的安全水平上。
事實證明,日本在事故發生後所採取的戰略方針是正確的——一次性安排好了“減壓工作”。而如果不這樣做,有可能在嚴重超出保護殼能夠承受的大氣壓下毀掉保護殼,那樣就會出現不可預計的嚴重後果。
(3)東京受到的輻射沾染有多重?
在整個福島核電站事件中,二號反應堆的爆炸使得人們最擔心的輻射物質的釋放加劇了,並達到了11930微希/小時的空前的制高點。在這個時候風向也成了人們所擔心的問題,恰恰日本當天颳起了北風,輻射物質隨風勢極有可能飄到東京。東京作為日本的首都,檢測到這裡的輻射量突然增加了20倍,氣氛空前緊張起來。日本政府在這種情況下公佈了這一訊息,然而訊息一出,在對“希”的數值沒有什麼瞭解的人群中引起了極大恐慌。
實際上,在福島核電站測出11930微希/小時的輻射量後,距這裡220公里的東京市內在二號反應堆爆炸當日的上午10點到11點之間所能夠檢測到的輻射值僅為微希/小時,輻射量衰減了15000倍。到了當日下午隨著福島核電站方面輻射物質的降低和風力的擴散,該數值也隨之降低到了微希/小時。這個輻射值如果用一個日常生活中常常受到輻射的事情來比較的話,相當於使用一臺老式顯示器的電腦所產生的輻射量,這樣也降低了人們對核輻射的恐懼。
(4)日本福島核洩漏所產生的輻射對人體將產生怎樣的傷害?
在福島核洩漏事故中洩漏的是核裂變的常見產物銫137和碘131。銫137會傷害到人體神經系統和造血系統,這種物質的半衰期為30年,但在人體內的存留時間不會過長,如果身體遭到了這種物質的危害,大部分將會在一年之內排出體外;碘131的半衰期要比銫137短許多,只有8天,如果受到危害,一般大部分在一個月內排出體外,這種物質對人體的最大威脅是可能導致甲狀腺疾病,並有致癌的危險。
在日本福島的核洩漏事故中除了在核電站進行搶修的工作人員,其他人受到高能輻射危險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對於這次事件,只有在福島核電站周邊的居民才有可能受到威脅,隔著大洋彼岸的中國,更不必為此擔心。
(5)碘在防輻射方面的作用
在日本福島發生的核洩漏事故中,主要洩漏的物質為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