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達天津大沽口外,並於9月14日在承德避暑山莊覲見了乾隆皇帝。

馬戛爾尼出使中國一事,已成世界歷史的熱門話題,國內外著述浩繁,不復贅述。本書探討的物件,只是當前市面留存的隨團人員著作的珍本。馬戛爾尼的使團里人才濟濟,因此著作甚豐,其中有使團副使斯當東所著的《英使謁見乾隆紀實》、正使跟班安尼爾斯·安德遜的《英使來華記》(經記者孔博整理)、衛兵霍姆斯的日記、隨團畫師亞歷山大的日記、斯當東家庭教師赫託南的日記。時隔許久後,又出版了隨團天文學家丁維提所著的紀實及正使秘書約翰·巴羅的《中國旅行記》。

馬戛爾尼使團來華前,西方對中華的描寫太富理想主義色彩,大多是不切實際的美言。至今仍有中國人引用當時西方的虛幻辭藻,來證明中國之發達。而使團的全面考察,將這層虛幻面紗無情捅破了。

使團成員的著作中,安德遜的《英使來華記》算是最“親華”的一本。它的代筆者孔博為迎合讀者,挖空心思描繪一幅中國美景。但筆端觸及目睹的事實時,仍暴露了乾隆“盛世”的真相。比如,書中寫道,英國人因船上的肉已發臭,便扔進海里,沒想卻被中國人撈了起來,吃的津津有味,可見中國物質之貧乏。另一處援引一位英國人的評論說,中國人“對陳規陋習頂禮膜拜”,“對機械工藝一無所知”,使得“造船技術不發達”。書中還寫到中國兵士以鞭子開道,中國人做飯環境骯髒,見到外國人便鬨堂大笑,所有這些,都令人極反感。

赫託南(Huettner; J。 C。)的書,則揭露中國人全然不懂製革技術,不會遠洋航行,遊船缺乏“舒適裝置”,建築雖然遠看富麗堂皇,近看卻粗糙不堪,鍍金不勻。

第三章 中英首次官方接觸(2)

至於衛兵霍姆斯(Samuel Holmes)的日記,則更直截了當。他寫到,中國民眾見英艦鳴放臼炮時,嚇得魂飛魄散,不禁懷疑中國到底是不是火藥的發明國。他還寫到,中國人雖然恭敬有加,卻限制訪客的自由,不讓你在城裡走出一步。中國人難以想象的多疑,又非常之無知,“中國人無法相信除了他們之外還有別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