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8部分

要出來上廁所,他便迅速地跟了進去。總理見他匆匆忙忙走進來,問道:“陳賡,你怎麼到了這兒?”

“總理,有幾個教授的名單,請批一下!”陳賡說著就遞上了名單。

“你等一下不行嗎?”

“等一下你就走了。還是現在就批吧!”

就這樣,總理在洗手間裡批了這份名單。為了給學院從各大學選調教師,周總理多次指示教育部黨組織幫助解決“軍工”師資問題,並親自主持召開兩次會議,請教育部、清華大學以及中央組織部、國務院文教辦公室負責人來參加,專門聽取學院的彙報。由於總理的全力支援,很快就從全國各地抽調了一批有名的教授、副教授。僅僅幾個月時間,七十八名教授和專家就陸續從華東、中南、西南、京津地區奔赴哈爾濱。

陳賡又請中共中央批准,從各大軍區挑選了三百名優秀的大學畢業生成立助教隊,由請來的專家教授講課輔導。這批助教後來成為教學、科研的骨幹力量。

僅僅一年時間,陳賡就組成了一個五百名教師、三百名實驗人員的隊伍。

師資力量已初步配備,陳賡的工作效率之高可見不一般。

陳賡一手“抓人”,一手“壘窩”抓緊校舍職工宿舍建設。當時國務院決定把哈爾濱醫科大的校舍撥給“軍工”,作為建校的立足點。陳賡又從哈爾濱市、中專鐵路局等單位接收、租借和交換了一些房屋,大批教學、科研人員得以安頓下來。

1953年4 月,冰城凍土未開,“軍工”校舍建築工程,即已拉開戰幕。

陳賡時刻關心施工進展情況,經常深入基建工地,遇有重大事情,他親自同基建辦公室的同志一起商談解決。他還不顧腿傷,多次爬上腳手架同工人聊天,檢視工程質量。

僅僅七個月時間,十萬平方米,三十六幢的教學科研大樓便拔地而起。

1953年9 月1 日,中國歷史上第一所軍事工程學院成立,陳賡主持開學典禮。毛澤東給該學院頒發的《訓詞》中盛讚:“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的創辦,對於我國的國防事業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

在陳賡的督促下,在中央和省、市黨委的大力支援下,僅僅兩三年時間,就蓋起了四十多萬平方米的樓房,五個系的教學大樓相繼矗立起來。到1958年,全院新建校舍己有二百二十一幢,五十六萬多平方米,加上從醫科大學接收的四萬多平方米,在市內各處租賃的五萬九千多平方米的舊房,共計校舍六十六萬多平方米。“軍工”的建立凝聚著陳賡的一片心血。

“窩”壘起來了,人“抓”來了,下一步的工作就是如何辦校了。關於這個問題,當時有兩種看法,一方面一些老幹部對黨的知識分子政策不理解,瞧不起那些知識分子,另一方面當時蘇聯教育顧問和政治顧問提出取消黨委制。針對這兩種意見,陳賡提出,辦校一定要依靠“兩老”,即老教授、老幹部。他常講,“長征二萬五和十年寒窗苦都是一回事,這是學院的兩根支柱,缺一不可。”這樣,既可發揮我軍優良傳統,又將科學技術知識傳授給青年。他常教育軍隊幹部說:“中國革命沒有知識分子是不能勝利的,社會主義建設沒有知識分子同樣不能勝利。”“不要只看到自己經過戰爭的考驗,也要看到人家十年寒窗的刻苦鑽研。”他語重心長地對說怪話的同志說:“我們都是受黨教育多年的黨員,要協助黨委主動團結知識分子。”他又教育教授、專家要尊重軍隊幹部,同他們親密團結,合作辦好學院。

他視專家、教授為“國家最可貴的財富”。他號召教授、專家要做學院的主人。在工作中,他創造性地貫徹執行黨的知識分子政策,真正做到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大膽使用,生活上儘可能予以照顧。

首先他在政治上給予知識分子以最大的關懷,他說:“這些人都來自舊社會,社會關係比較複雜,把問題搞清楚是必要的,但應重在表現。對他們世界觀的改變也不能操之過急,應該讓他們自己教育自己,自覺地進行改造。

他們也是勞動者,是腦力勞動者,應該給他們組織個工會。“為此,經上級批准,他在哈軍工首創教育工作者協會,並由老教授周鳴■擔任協會主席。

許多專家、教授,從他的身上看到了中國共產黨的光輝,要求入黨的人增多了。為此他親自召集會議,向他們介紹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優良傳統作風和黨員的基本條件。他對教授、專家們說:“中國共產黨的大門,永遠是向你們敞開的。”

有的老教授感到自己的歷史、社會關係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