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部分

。那時的貸款完全是信譽貸款,其中也有很多偶然機會,我們向銀行展現了自己的信譽,有鑑於此,銀行給我們的貸款數額越來越大。另外,完全自負盈虧,在這樣的情況下,國家以股份的形式獎勵這一批歷經千辛萬苦的員工也是應該的。但在當時那個年代,這些事情無法說清楚。1987、1988年的時候,一個由經濟學家組成的小組對四通進行考察,希望將四通作為股份制改造的典型,若干個今天的大牌經濟學家如吳敬璉教授都是這個小組的成員,實際上這根本不可能做到。1989年“*”風波發生,考察結果是四通被定位為典型的走資本主義道路,而四通也成為資本主義的搖籃。因此,這在當時的中國根本不可能。因此,那個時候我們對此根本沒有理會,只是忙著幹自己的活,從來沒有想過這方面的事情。

1993年前後,企業發展逐步走上規模,其中也遇到了很多坎坷,除商業風險外還有一些政策風險。什麼是政策風險?當時,中國依然採取計劃經濟下的法律制度,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要想辦市場經濟的事,難免要打一些擦邊球,這就承擔了一定的政策風險。以人民幣和外匯為例,如我們聯想這類企業,需要購買海外的某些元器件才能組裝機器,但我們又是計劃外企業,沒有國家分配的外匯額度,於是就有了所謂的市場。在這種市場上,物品價格高昂,嚴格來說它還屬於犯法行為,但企業如果不冒險,它也就無法生存與發展。國家不給現款,但當政府過問此事時,你就必須承擔責任。比如貸款,就要承擔一定的商業風險。現在的人都很清楚自身的價值所在,因此對我們那個年代的階級鬥爭根本無法理解。在科學院工作的那段時間,做出的科學成果無法實現產業化,心裡總覺得憋屈,當這樣的機會出現時,就只想著如何做得更好。其他的東西,如所有權問題則根本未曾想過。當時我擁有的僅僅是管理權,而我也有著一種強烈的要幹活的願望,聯想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做起來的。

到了1993、1994年,國家的相關政策進一步放寬,聯想也越做越好,但這個過程中也遇到了很多挫折。那個時候,也開始思考所有權的問題,覺得這確實有些不合理。責任與壓力都由經營者承擔,利潤則全部上交國家。因此,我們找了科學院當時的周院長,周院長是個非常開明的領導人,對此表示理解。他說,我們堅決支援員工持股的做法,也希望員工能擁有股份,但科學院只是股東,不能對此作出決定,這個決定權在國有資產管理局手中。對這他們肯定不答應,因此我變通了一下,就是獎勵你們35%的利潤,即每年利潤的35%歸聯想的員工。對於這個建議,我表示贊同。這個比例為什麼是35%呢?這也是之前我們自己提出的,30%太少,40%或50%又怕通不過,想了半天,最後還是覺得黃金分割最好,35%也就定了下來,而這一35%的利潤分紅也持續了8年。每年賺得的利潤分紅都被存了起來,到了2001年,國家進一步明確同意我們進行股份制改造,由北京市財政局決定,將聯想的淨資產按1997年時的淨資產做了個評估,其中的35%打折後賣給員工,就這樣我們也就買了下來。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柳傳志的忍耐力(4)

這35%股份的分配物件包括我和所有的創業*,共10個人左右。我們將這35%股份中的35%,也就是整個股份的10%左右,分成15份,我得三份,其他的人得一份、得一份半或半份。35%中的20%,也就是整個股份的6%、7%,分給了公司的所有員工,每個人所得股份的多少則按他們的工齡和貢獻、所擔任職務、所受獎勵打分而定,另外的45%則留著分給後來的人。如此,我們所佔股份的比例就大大減少,但畢竟我們已經擁有股權,股權的有與沒有完全不一樣。為什麼?經過股份的分配,年輕同事可以進入管理層,老同志也因此可以退居二線,公司也越做越好。創業*中擁有一份、一份半股份的,一年就可分到一二百萬利潤。這樣,大家才覺得沒白乾。退休的200多人中,最低的也拿到7萬、8萬的年利潤分紅,高的則能拿到20萬、30萬。如果不這樣,就難免屁股決定腦袋,在擴大營業範圍的同時加大費用,誰也分享不到公司發展帶來的好處。而實施員工持股後,不僅員工能分得公司利潤的一杯羹,國家也能從中獲益,這實際上是多贏。

為什麼其他的公司很難仿效這一做法呢?因為誰也沒有辦法積攢起公司八年的利潤,而我也是歪打正著,提前有所考慮。但在當時,國家無法想明白這件事。從我的角度來說,35%的獎勵是理所應當,但在國家看來,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