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部分

只好不再堅持,結果租了半層樓。

搬過去之後,空間的確富富有餘,整層樓顯得空蕩蕩的。但沒過兩個月,員工就突破300;剛租來的辦公室又爆滿了。不得已還得租,結果3層、8層、9層都有阿里巴巴的辦公室。如果當初聽馬雲的,整個公司就可以集中在9層辦公。事實證明了馬雲的遠見。

有時真理並不在多數人手裡。有時民主決策也會錯。馬雲說過,我很少固執己見,100件事裡難得有一件。但後來我們發現,這1%的比例並不準確。很多時候都是馬雲做出決策,其他人(包括高層)反對,但馬雲堅持,團隊執行了,結果發現還是馬雲對。這樣決策的比例也許能佔到一半。當然真理也並不永遠在馬雲手中。

辦公樓的裝修由謝世煌負責。為了節省資金,小謝找了一家小裝修公司。裝修公司千方百計賄賂小謝,但無功而返。小謝說:“我怎麼能背叛這個團隊?添置辦公傢俱報價40萬,我只能給你20萬,剩下的20萬你要在我們網站做廣告。就是要省錢。不管風險投資投了多少,那是他們的錢,我們要對他們負責任。”

裝修華星大廈只是第一次,以後還有裝修創業大廈,還有購買呼叫中心……阿里巴巴的當事人面對金錢的誘惑不為所動,面對利益的誘惑大義凜然。至今在阿里巴巴沒有發現重大的受賄貪汙案例,這的確發人深省。財務上的防範和制約制度肯定有,但阿里巴巴主要是靠價值觀。誠信於團隊和公司(其實公司本來就是他們自己的),負責於投資人的錢,這是阿里巴巴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

華星大廈辦公室的裝修很一般,與後來的創業大廈不能比。但搬到華星之後,大家還是有鳥槍換炮的感覺。

從湖畔花園擁擠的居民樓搬到華星大廈寬敞的辦公樓,隨著空間環境的變化,阿里巴巴創業者們的心態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風波

阿里巴巴進駐華星大廈之後,開始了規章制度的建設,這是任何一個規範化公司無法規避的大事。馬雲把此事交給了負責人事工作的彭蕾。不久彭蕾把制度和流程起草出來了,但一貫徹就遇到了阻力。

也許阿里巴巴的創業者們已經習慣了那種充滿人情味和家庭味的工作氛圍,習慣了那種既像兄弟姐妹又像部隊戰友的團隊氛圍,習慣了那種不分彼此不分高低,同甘共苦親密無間的人際關係,突然搞起制度、流程和獎懲來,大家一下子很難適應。

樹欲靜而風不止(2)

這一點連負責此項工作的彭蕾也很矛盾。但她知道推行規章制度是從一個創業團隊轉變為一個正規公司的必由之路,不推行公司很難發展,推行就必然傷害到團隊的家庭氛圍和兄弟感情。

最後規章制度還是強制推行了。

搬到華星之後,隨著公司正規化建設的開始,劃分部門明確分工都是自然而然的事,而有了部門就得有負責人,於是提幹就是自然而然的事。在18個創始人中,第一批提幹的有三人:孫彤宇、張英和彭蕾,職務都是部門經理。

於是原來的18個創業者分成了兩撥:4個官和12個兵。從北京EDI時代起,這支團隊就習慣了只有一個頭,那就是馬總,其他人都是平等的兵。湖畔時代也是如此。到了華星時代,這種人們已經習慣了的現狀突然改變了。

地位和職務的變化是一個原因,當時的職位也是與薪酬掛鉤的;更重要的原因是,搬到華星之後,公司大了,人員多了,原來的18個創始人見面少了,溝通也少了,再不是當年在湖畔花園一起睡地鋪,一同吃盒飯,朝夕相處,患難與共的時代了,於是誤解和不理解越積越多,矛盾和怨氣越積越多,終於爆發了一次也是唯一一次風波。

搬到華星不久的一個晚上,馬、張、孫、彭之外的十幾個創始人來到一家名為名流的咖啡館聚餐。大家開始說好不談工作只敘舊,不想談著談著就說到公司說到工作,所有的不解、疑惑和怨氣都發洩出來,一直談到半夜。團隊裡的老大哥樓文勝首先倡議:說了這麼多,屁股一拍就走,於事無補,我們應該寫出來送給馬雲。大家紛紛響應。於是由樓文勝執筆,大家補充,整整寫出了一大張紙。

散夥之後,樓文勝回家將這份東西整理成一封寫給馬雲的長信,然後發給了馬雲。

第二天傍晚,馬雲收到信後立即把18個創始人召到一起,大家圍著圓桌坐下後,馬雲說:“今天大家不用回去了,既然你們有那麼多怨恨,很多人有委屈,現在當事人都在,都說出來,一個個罵過來,想哭就哭,所有都攤在桌面上,不攤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