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提供的主要是勞力,未來30年,提供的更多的將是腦力。這就需要對教育、科研、培育有更多的投入,也是那天奈思比最強調的重點。
微觀,也就是在人的方面,理順了供與需,就相當於打通了“任脈”。
(二)中觀角度
中觀角度指的是“體制”。過去30年,中國側重的是經濟體制的改革,成果斐然,但由此也產生了許多利益分配的矛盾,需要透過更好的社會發展來梳理,也就是社會體制改革。而最好的社會改革,通常需要透過以民主為內涵的政治體制改革來進行。鄧小平曾說,中國所有的體制改革,其最終成敗,取決於政治體制改革。就是這個意思。“十二五”規劃強調社會管理,應可視為是這個大趨勢的起步。
中觀,也就是在體制方面,理順了經濟、社會及政治體制改革,就相當於打通了“督脈”。
任督二脈都打通之後,中國的元氣就大盛了,也會具體體現在中國人民幣的國際化及人民幣的強勢之上。
(三)宏觀角度
宏觀角度指的是中國在全球權力架構中的角色與地位。
把中國放在全球體系中來看,過去30年,中國與全球就是一個吐與納的過程。中國“納”的是資本、技術、管理與原料;中國“吐”的是製造業產品。由於能量尚小,所以中國基本上是一個“接受者”而非“影響者”或“決定者”。未來30年趨勢將有很大變化:(1)中國與全球的吐納關係將從有形的物質層次快速延伸到無形的文化與文明層次;(2)透過吸納,中國將極有可能再一次出現大歷史中罕見的文明融合與創新;並且(3)由於中國能量增長,中國的價值與正規化將對全球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
會不會如我所料,將由時間證明。
2012怎麼看
讓全球感到煩惱、紛擾、焦慮的2011年即將結束,美國《時代》週刊也把“抗議者”選為年度風雲人物,應是為2011年下了一個清楚的腳註。
2012年怎麼看?邏輯上看,必然受到關注的不外三點:一、危機會不會爆發;二、契機會不會產生;三、不確定因素會如何出現。就全球全域性來看,主要焦點又集中在:歐債危機、大陸經濟及東北亞變局。
先看歐債危機。2011年底的歐盟峰會似乎得到一個不錯的結果,除英國外,所有26個成員國都加入財政聯盟,但其實還存在著不少變數。一些國家現在已經有點後悔動搖了;一些國家則在英國撩撥下(英國在歐洲一體化上,自反對歐元始,從來就是一個“攪局者”),似乎也有二心。更重要的是,財政聯盟是亡羊補牢的體制改革,是遠水,遠水救不了近火。近火是2012年第一季2、3月間,希臘、義大利等都有鉅額債務要還,危機已在倒數計時了。┬米┬花┬書┬庫┬ ;www。7mihua。com
就近能夠拿來救火的水管只有三條:一、在國際貨幣基金(IMF)水庫中注水;二、同意歐洲央行(ECB)採取像美國聯準會一樣的量化寬鬆政策;三、發行歐元區統一公債。但這三招,成否均取決於德國總理默克爾。歐債危機會不會爆發更大的危機,還是終於出現轉機,默克爾動見觀瞻。
中國大陸是第二個焦點。2008年9月的救市行動,拉動內需,雖締造了連三年9%以上的高經濟成長率,但也拉出了不少泡沫:產業泡沫、房市泡沫、基礎建設泡沫、地方債泡沫、高利貸泡沫。每一個泡沫既可以獨立爆破,又可以彼此衝擊連環爆破。“末日博士”紐約大學羅比尼教授因預言中國經濟2013年會硬著陸,所以預言全球經濟2013出現“完美風暴”,最近又修正提前到2012年。他所以預言大陸經濟硬著陸,正是出現了太多泡沫。
中國經濟只有三個選擇:一、硬著陸;二、軟著陸;三、不著陸。不著陸只能是暫時不著陸;泡沫遲早要破,愈遲傷害愈大。硬著陸未必就是壞,例如房市泡沫讓它快破,讓房價回到合理價格,反而會因此產生真正的新需求。如何權衡拿捏、如何設計操作,考驗著中國領導人。大陸GDP成長率對全球GDP成長率的貢獻達到一半;中國經濟動見觀瞻,溫家寶也動見觀瞻。
第三個焦點是朝鮮。金正日去世,立刻震撼全球金融市場。朝鮮作為源頭,牽動東北亞、西太平洋,可能產生對全球的影響,現在才剛開始。
北朝鮮,就全球大棋盤言,是一個“子”,但對全球全域性影響而言,絕不只是一個“子”。金正恩能不能罩得住局面、保持政權穩定,是一個